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百只不同种小鸟,一齐放出,百鸟在寺院上空来回飞翔,并喳喳地叫声不停,好像在朝拜皇太后一样。皇太后看到这一情景极为快乐。于是宫廷御厨在制作庆寿宴会菜肴时,便取用母鸡、鸽蛋、蟹黄等原料,做成了形如百鸟朝凤,色泽美观,口味鲜美的菜肴,取名“百鸟朝凤”,皇太后观后异常高兴,连声称赞,并重赏厨师。
后来,宫中后妃及皇亲国戚做寿都用此菜。随着朝廷的军政要员出巡各地,逢到做寿也用此菜。于是,“百鸟朝凤”就传于各地。北京、湖北、广州等地都曾经流行过,不过菜肴名称及其用料略有变化,在广州曾经改为“百鸟朝凤凰”,现在各地仍称“百鸟朝凤”,但用料与旧时不同,有的取用公鸡头、鸡脯肉和鸡蛋、鸡皮制成凤凰,再取用凤尾虾、鲜虾肉制成小鸟形,制成百鸟朝凤形状。
清炖肥鸭“清炖肥鸭”是清代慈禧太后最为欢喜吃的一只佳肴。鸭在中国历来是作为珍品,它既有丰富的营养,又具有滋补身体之功效。据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鸭,甘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雄而肥大极老者良,同火腿、海参煨食、补力尤胜。”历代帝王将相喜欢食用鸭,从唐朝以来,宫中宴会都必备全鸭。宫廷御医也用鸭和冬虫夏草共煮作药膳。慈禧太后很早就欢喜吃清炖肥鸭,清皇室御膳房炖鸭的方法与众不同。
它的煮法是先把宰杀鸭子去毛、去内脏再洗净,然后加上调味品,装在一个瓷罐子里,再把这个瓷罐子装在一个盛着一半清水的罐锅里,紧紧地盖上锅盖,不使它走气,用文火连蒸三天,鸭便完全酥了。酥得不必用刀割,筷子去夹可以绝不费力地夹开。慈禧太后食用时,虽然有时也夹些鸭肉吃,但多数是夹鸭皮吃的,因为她认为那层鸭皮,才是清炖全鸭最精美可口的一部分。到后来,这只菜也成为“满汉全席”中一只大菜。直到我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执政时,他也天天吃鸭子,但此时名称不叫“清炖肥鸭”,而叫“三鲜鸭子”。
清炖鸭舌“清炖鸭舌”是慈禧太后特别爱好的一只菜。这只菜是用二三十条鸭舌和鸭肉放在一起加鸭汤或鸡汤炖的,菜煮熟后,鸭舌浮在鲜汤的上面。因为这是太后最中意的一道菜,所以每次烹制好后总是装在一个特备的杏黄色的大碗里,食用时放在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每次吃这只菜时,鸭舌多数吃完。这只菜在清皇室中,曾经流行了几十年,成为宫廷名菜之一。
万字扣肉“万字扣肉”是清宫御膳房为慈禧太后做寿时所必用的菜品。清宫历代皇帝、皇太后做寿时需要百菜陈列,菜名都要富有吉样如意。遇到慈禧太后做寿更隆重,所放菜点达一百二十多样,鸡、鸭、鱼、肉和所有山珍海味齐全,菜名上要有“龙凤”、“八宝”、“万寿无疆”之类名称。“万字扣肉”就是其中一只。它是取用五花肉,经烧煮硬酥,加卤汁稍煮后,再剞上万字形、扣入碗内加调味蒸制而成。其肉刀口处呈现万字形花纹,味厚肉烂,异常适口。后来传到民间时,有些地方也曾经称为“太后肉”,现在北京仿膳饭庄仍有此菜。
菊花火锅 中国的火锅,历史悠久。它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流行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肉食的简易火锅。到唐宋时火锅已经比较流行,官府和名人家中设宴都备火锅。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写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触饮一杯无”的诗,“红泥小火炉”就是一种火锅。到清朝,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嘉庆元年(1796)正月新皇帝仁宗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会中,除了山珍海味,水陆并陈以外,特地用了一千五百五十只火锅来宴请嘉客,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火锅宴”。
“菊花火锅”的出现与盛行和慈禧太后有关。每当深秋菊花盛开的时候,西太后喜欢采摘菊花瓣制菜食用。它的吃法,是先把菊花采下一二朵,并把花瓣摘下,浸在温水内漂洗一二十分钟取出,再放入已溶有稀矾的温水内漂洗,沥干。当膳房装有滚开水的鸡汤或肉汤的小火锅及肉片、鱼片、鸡片等生食端上餐桌后,她便将少量肉食片先放人锅内烫煮五六分钟后,再投入洗净的菊花瓣,过三分钟边捞边吃。鲜鱼和鲜肉片放在鸡汤里烫熟后的滋味本来已够鲜的,再加上菊花所透出的那股清香,便分外觉得可口,菊花本身原有清肝明目作用,再经鸡汤一滚也更加鲜美了。太后每当吃这只菜肴时,总是十分兴奋,往往空口吃了许多。清朝后期,随着宫廷官员出巡各地,菊花火锅也盛行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