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由广曾的《精神之人》是一篇很深刻的读书笔记,深刻得让人心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娱乐至死的当尖,有人在歌颂空灵的精神,追寻精神的力量,好罕见哦!
人常常自诩是“万物之灵”。但事实上,人又是极其感性的动物。最典型的感性表现在追求感官的刺激、轻视事实、藐视证据、渴求即时的回报、醉心于直接的利益和短暂的目标、嘲笑道德、仇恨异己、趋炎附势、泥古不化。一句话,崇尚感性,反对理性;崇尚利害,不辨是非;崇尚利益,鄙视精神。
本来,人就是动物。因此,人们不可能排除感性,不可能抹杀利益。但人是有精神的。精神的价值在于追求人格的自由。知识分子是人格自由的传承者。严复、陈寅恪、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巴金等人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自由的旗帜。他们正是“不是用眼睛而是用精神才能被人看到”的人。
昨天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文章《一颗独立特行的大脑》王波:《一颗独立特行的大脑》,《中国青年报》,2009年9月16日,第11版。,是写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
老教四都很熟悉巴甫洛夫。当年系资料室里那本汇集着他的实验和理论的绿色封面精装大开本,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曾被推崇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自然科学基础”。但是,巴甫洛夫本人是很清醒的。当他的学生兼助手阿诺兴发表文章,给条件反射加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后,巴甫洛夫愤慨地指出,这是“毫无根据的空话”!巴甫洛夫不是右派分子,他只是在坚持科学研究的人格自由。十月革命之前,一个沙俄亲王以帮助建立一个实验室为条件邀请巴甫洛夫参加一个招魂会。巴甫洛夫却告诉亲王:“我根本不会被招魂术蒙骗的。”十月革命之后,他对苏维埃政权“社会实验”的批评,被列宁看作是“直率、真诚”。巴甫洛夫捍卫的正是科学家、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自由。“真正的知识分子总是认为科学的道德性在于它的方法之中,因为它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战胜各种诱惑和一时的满足。”j.班达:《知识分子的背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40页。
任何社会接受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价值,就是使用理性。任何社会想要拓展发展的空间和推进发展的高度,就要重视精神。**总理对这一点是有独特认识的,所以他才深情地呼吁我们不要光看自己的脚下,要抬起头来仰望天空。理性批判,是精神的重要功能。“知识分子与俗人的唯一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理性批判精神,他们不仅要批判罪恶和不义,也要批判自己的历史局限和错误判断。唯有通过理性批评,知识分子才能不断地超越历史空间的局限,趋向永恒和普遍。”同上,第4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权术和技术而轻视学术的传统中,因此,我们也缺乏对超验理论的信仰。
法国哲学家勒努维耶有一句名言:“世界因为缺乏对超验真理的信仰而备受折磨。”
不是吗!
2009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