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俊皆出列。
质询的主持者是顾命大臣中排名第三的“侍中”卢士琼,这是因为首宰窦刚与此事有关,而排名第二的高爽又是当事人丁晋的顶头上司,都是律法中规定的“避嫌之人”,所以必须回避。
卢士琼首先询问了下发逮捕令地“少卿”魏俊,魏俊将丁晋所犯之罪和事情地经过情由,大致说了一遍,当然,一些敏感的东西自然略过不提。
卢士琼又问他,能否确定丁晋确实贪污了废纸钱。魏俊犹豫了半响,才说道:经过调查,这个罪名不能成立,丁晋只是私分了废纸钱,且这些钱。据现在掌握地证据看,丁晋没有贪占一分。
他的这番话出口,队列中的官员们又小声议论起来,一方面,魏俊的回答证实了丁晋确实如传闻中所讲,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忠义之士;另一方面。“大理寺”这次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可打得响亮啊。
罗令则听到魏俊地回答,心中松了一口气:魏俊还是识大体的,老夫这些年也没有白提携于他。
卢士琼又询问了“少卿”宋均子,问他魏俊的对答是否属实,如有不实,可说出来。
宋均子似乎不清楚这番质询,有可能关系到大理寺诸官员包括自己的前程命运,依然是一副轻松自在的表情。甚至,他还露出了笑容,笑道:某可以证明魏大人所说完全属实。不过下官还有补充。
随后,在征得卢士琼同意后,宋均子一番抑扬顿挫、深情并茂的叙说,向各位官员和天子,描述了一个含冤被捕、悲愤激烈,即使面对刑问,也坚贞不屈地表示自己没有做错地忠贞之士的形象,而他说的主角,就是丁晋。在他嘴巴里,丁晋完全化身为官员的楷模、忠义的英烈。
卢士琼听得眉头大皱,心中暗咒这个家伙不去说书纯粹是浪费人才。而一些官员听到好笑处,不禁扑哧笑出声来,完全破坏了刚才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
“好了,好了。”卢士琼听他越说越离谱,急忙阻止了宋均子的长篇大论,御座上的小天子有些不满的瘪瘪嘴,他可还没有听够呢。
卢士琼再问罗令则:“他二人所说。可属实。”
罗令则老实地答道:“属实。”一副软弱无能地官员形象,颇让众人为之同情,心中纷纷想到:这老头估计在大理寺就一傀儡,可怜啊可叹!
卢士琼目光转为严厉,大声道:“既然属实,那本相要问你等,他虽无贪污之实,却有渎职之嫌,大理寺为何不刑责丁晋?为何要释放于他?是否有人要求你们徇私?或是胁迫?”
罗令则抬头坚定地道:“卢相此言差矣。丁晋为体悯下属。舍己而为公义,下官不认为他有罪。所以才自作主张释放他,至于徇私之类,乃无稽之谈,下官万万不敢有此私
此言一出,大家都知道罗令则是要为窦刚扛下罪责了,卢士琼有些遗憾地点点头,没有多问,回身向天子禀述。而小天子照例是一套老话:此事交由政事堂各位相公讨论。
不过小天子在后面又罕见地补充了一句:丁晋实乃忠诚之士,忘各位酌情商议。
这话,就是相当于小皇帝为丁晋求情了,各位重臣自然能领会其中意味。不过就算皇帝不开口,众人商议的结果也不可能太坏,自古以来就是法度不外乎人情,统治阶层为打造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必须树立一些典范,而那丁晋忠直之名已被外界传得沸沸扬扬,如要重罚自然不妥当,所以此案也只能是象征性地处罚一下便可。
此事,暂归政事堂审议,不过鉴于政府历来地办事效率,又,这件事中重臣之间颇有扯皮,又牵涉到对大理寺官员的处罚,所以短时间内估计是出不了结果的。
既然还没出结论,便有好事者热心的谈论此事,有些人认为丁晋会被打几杖或者罚些俸禄,而有些人,更夸张地传言说丁晋不仅不会受处罚,还可能将得到重用,然后阐述了一通自己的观点。
他们认为丁晋虽有小过错,但一方面他是为了做好事而犯错,而另一方面他不仅是宰相窦刚大力提携的官员,现在又得了皇帝的看重,前程怎么可能小得了?
这种观点乍听之下,倒是颇有些道理,官场之上什么最重要?还不就是关系嘛,丁晋有这两座大靠山,那还不是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所以这种猜测很快为人传开了。
尚书省众官吏,也听到了这样的传闻,而且在省内传播后,又出了个新的版本--据传播者绘声绘色地说,暂时闲置在家地丁大人不仅要重回尚书省本部,还要做郎中甚至是侍郎级别的大官,丁大人爱护属下是出了名的。这下大家有福了。
这样的传闻,经范理等人转述给丁晋时,丁晋颇有些不安,树大招风历来不是什么好事,何况他的本性就不是一个喜欢出风头的人,再说这次如果不是将事情闹得太大。也不会弄巧反成拙了。
不过细细一思量,倒是想到个点子:既然这样的传言自己压制不了,那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它,达到自己地一些目的?
自遭遇这番变故后,生性平淡、不喜与人争地丁晋也开始对几个人切齿痛恨起来,这其中,为首的便是“尚书左丞”束圆嘉,这个人阴险毒辣、笑脸藏刀,自己和他无冤无仇。却遭他如此陷害,此人,即便不是诬告自己的主谋。也绝对是丁晋最痛恨的人。
但是此人,并不好对付,做事从来不露马脚,也不留下任何把柄,其身份又是在丁晋之上,不说丁晋现在只是闲置待罪之身,即便能官复原职,也恐怕对他无可奈何,所以。自他释放后,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从来不露出对此人地异样失态和愤怒之情,而是把深深的恨意隐藏在心中。
不过,传言之语,却给了丁晋对付此人的灵感,老祖宗发明了一个“驱虎吞狼”之计,今天他便要施一个“驱狗咬狗”的阴险手段,对付小人。也用不着讲什么光明正大手段。
这个计策中,要用到的一个最关键人物,就是那个诬告自己地证人、告密者,而这个人,丁晋心中已锁定为两个目标,这两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废纸钱地详情,所以能够制造出账簿。
“驱狗咬狗”便是找出这条狗来,让它去咬更凶恶的那条大狗,从这方面来说。这条计策也是一石两鸟地手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好处就是,这条计策。可避免丁晋和束圆嘉正面相抗。以下犯上,是官场大忌讳,更是尊卑社会地大忌,即便成功,以后也没有一个“上位者”,喜欢任用这样一个和上司对着干的下属,无论你是什么原因,领导便是领导,下属便是下属。
经过一番商议和讨论,丁晋目前最能倚重和信赖的心腹----范理领命而去。过了两天,在尚书省内改版地“传闻”,再次有了新的突破,这次再修版的传言更是说得有鼻子有眼,道是政事堂诸位宰相久议不下,天子又催得非常急,而争论的焦点是:该如何安置丁晋的职务。无可奈何下,宰相们询问了丁晋的意见,他很坚定地要求回尚书省内继续工作,而宰相们大部分都同意了他的想法。
丁晋为什么非要回尚书省呢?小道消息也有解释,据说是丁晋在“大理寺”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对陷害自己的人非常痛恨,决定要回来查个清楚,以报仇雪恨。
这样的心思,符合大众地正常心理,于是这个传言的可信度被拔高,很快就在低级官吏中传得众人皆知。
同时,范理暗地观察丁大人吩咐要重点关注的两个人,发现其中“令史”陈明遇听到此传闻后,整日神思不属,周围略有响动便惊慌失措、脸色煞白,一副典型的做贼心虚的模样。
不过,范理还不敢就凭这个确定他就是那条吃里扒外的狗,于是按照计划,开始第二步骤。
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机,范理装作和几个小吏闲聊,将一些信息分别透露给了就在附近不远处的“目标人物”。而这些信息无外就是丁大人不久就会重回省内,且将被重用地“秘密”。这些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在范理口中说出来,自然不同常人,谁都知道他是丁晋最信任的心腹,既然范理都如此说了,那丁晋十有是要回来了。
范理还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愤怒样子,对小吏们说:丁大人已经知道谁是可恶的奸细,这个混蛋纯粹是想独吞纸钱,眼红大人将之分给众人,所以才行诬告之事,丁大人回来后,就要好好收拾于他,到时候大家伙一起乐和乐和。
众小吏自是齐声喝彩,等到大家说完,准备要离开时,范理装出突然发现陈明遇,眼中射出一种古怪的神色,似乎是嘲笑又似乎是鄙视,不过陈明遇已顾不上细细分析,被发现偷听已经是神色尴尬,何况其中的内容还是对自己十分不利,他心中慌乱无比,狼狈地落荒而逃;而同样的场景,另一个目标却是凑上来和范理等人共同讨论怎么处置可恨的奸细,据此,范理心中已对目标确认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