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维州事件,因为大周中央朝廷,帝国的实际掌权集团宰相们不同意前敌指挥官宁赛采取强硬对策,坚持走和平妥协的路子,结果却是让帝国丢尽了颜面,吐蕃就在边境之上,当着使节的面,将我方交还的维州投诚将士全部处死,场面极其酷烈。
消息传出后,惹得朝野大哗,外间议论纷纷,纷纷指责朝廷软弱、宰臣愚蠢,致使大周国威丧尽。
十一月份,回京任兵部侍郎的原“镇静军兵马使”、“归德中郎将”陈洎向小皇帝报告了这一情况。作为参与其事者之一,他对朝廷的这一举措十分不解:“缚送投降者以归,绝后来投诚者之路,岂是良计?”
慧帝听了,也甚为后悔,但是他无能为力,虽然身为帝国最高权势者,但象征的意义大过实际权利,国家的政策掌握在宰相们和太后党的手上。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在辅臣们的规劝和谏言中,茫然地签署一份份他尚无法明了的“圣旨”。
帝王以信任和权势相托,但大臣们却一次次让帝王失望,慧帝年幼,但已初露脾性,他在延英殿当面就质问几位宰相:“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究竟有无佐理兴化之心?”这话显然说得很重了。
殿下众人唯唯诺诺,只是心中各有所思所想,一些人惊慌失措,似是为没有预料到此事闹到如此之大而慌乱;一些人却是幸灾乐祸。期待着政敌遭到更沉重地打击。
首席宰相宰窦刚面色深沉,斜视着站在另一排的卢士琼。卢虽表情平静,不喜不怒,但是他知道对方心中肯定已在计算着如何趁此时机打击己方。此事件中,自己虽没有投赞成票。但作为首席宰辅。弃权其实便是袒护妥协政策,而眼看着事情向越来越糟糕的趋势发展,他无法逃避责任。
到了此刻,窦刚依然觉得自己的做法没有丝毫错误,虽被天下耻骂。但他无愧于心。
正像他之前向武元宗解释得那样:宁赛、陈洎之辈。只能看到暂时的利益。却将国家长远计划置之不顾,这不是谨慎治国之道。
让窦刚心烦地是,那些外间地无知民众不了解自己的心意。也便罢了,但是多年的老搭档武元宗却也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解释。他次发现,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年富力强地宰相,却是如此地不理智。
窦刚之所以赞成妥协退让,自然有他地想法,他和武元宗道:一时地退让得失,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一切必须依照利益最大化处理;维州的事情,表面上看来,似乎朝廷丧失了脸面,得不偿失,但放在大局上,却是牺牲小部分利益,隐忍负重,来取得更大地收获。过去春秋的时候,将军荀吴有一次围攻鼓城,城中有人请求举城投降,荀吴不许,他说:“如果我国有人举城叛变,我肯定痛恨他们;但别国地人举城叛变而投降我,我怎么能反而喜欢他们呢!我不能因为想夺取鼓城就容纳他们的奸谋。”于是,纵使鼓人杀掉叛变的人,并让他们加强防守。
同样道理,朝廷付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