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82年7月1日,工业部正式成立,首任部长张謇,三名副部长分别为沈云霈、严信厚和许鼎霖。这四人前世都是极为优秀的实业家,这世又被丁云桐派往英国历炼过,其头脑远非一般官僚可比。
同时成立了工业化领导小组,丁云桐亲自担任小组长,组织部长郭嵩焘,建设部长李鸿章,以及军机大臣张之洞和奕?,这四人担任实务副组长。
丁云桐明白,他的作用是从战略上指挥全局,结定发展的方向,虽然郭嵩焘、奕?等人不赞成自己的理念,但他们具体操作能力远远强于自己。也就是说,即便是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也会做的比自己好。
7月2日,丁云桐正式颁布了<国民经济第一个四年计划的指导>,这是工业化的纲领性文件,开篇就明确提出:工业化决定一切。
文件首先说明了工业化的必要性:工业化是目前的中心任务,而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只有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即建立起现代化的钢铁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本化学工业等等,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各种工业设备,使重工业本身和轻工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才可能供给农业以拖拉机和其他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供给农业以足够的肥料,使农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才可能生产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火车头、汽车、轮船、等等,使运输业得到技术的改造;也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武器,来装备保卫祖国的战士,使国防更加巩固。同时,只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才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不断地增加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可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政策。
随后文件开列了建设投资的分配:
工业部门为百分之六十八点二;
农业、林业和水利部门为百分之七点六;
运输和邮电部门为百分之九点二;
贸易、银行和物资储备部门为百分之三;
文化、教育和卫生部门为百分之七点二;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为百分之三点七;
其他为百分之一点一。
同时也制定了四年计划所希望达到的工业指标,比如铁、钢、电、原煤、冶金机械和矿山机械、发电设备、化学肥料、水泥、棉纺锭、机制纸、机制糖等,其中代表性的钢产量被定为50万吨,这个数值已经相当于前世一战初期的日本了。
7月3日,唐绍仪与新成立的"犹太复国主义联盟"的副主席罗斯柴尔德,进行了正式会晤,根据国内的指令,唐绍仪提出希望得到各方面的专家,以对中国的工业化编制进行审核。
同时,在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等各国,之前的几个月内,已经有大批专家受到中国的邀请,承诺将以最好的薪资待遇、最独立自主的方式,使他们充分发挥所长。
一时间,政府的各个部门呈现极为繁忙的状态。虽然以郭嵩焘为代表的许多文官,并不是很赞同这种强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但也承认皇帝是真心实意要让国家强大起来,因此也投注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夜以继日的工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