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获得他人的赞赏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
——威詹姆
2.1 赞赏的强化作用
有一个小女孩,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只喜欢和成年老师待在一起。
为了改变小女孩的这种倾向,老师们决定通过赞赏来鼓励她与小朋友玩耍——由于这个小女孩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决定只有当她和另一个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才表扬她。
首先,老师们统计了在没有采取赞赏措施之前,小女孩同其他孩子及老师的交往频率。
然后,他们在小女孩和其他孩子玩耍时给予表扬,其他时间几乎不会关注她。
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发现,小女孩与小伙伴们玩耍的频率显著增加了。
为了确定是赞赏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教师们随后改变了策略——停止了对小女孩进行强化。结果发现,小女孩与同伴玩耍的频率开始降低。而在重新开始对其施以赞赏之后,小女孩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的频率又增加了。
2.2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获得赞赏
人从出生落地到离开人世,就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都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别人说他行,他就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他不行,他也就觉得自己不行。久而久之,赞赏就会变成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
为了他人或集体的认可、赞赏,人们会努力地工作或顺从他人。这个现象蕴含的道理就是心理学上的赞赏动机。
2.3 赞赏动机
所谓赞赏动机,是指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绩以得到他人或集体的鼓励和称赞,获得心理上的需要和满足。人们正是通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赞赏或否定,逐渐辨别是非,习得社会规范,确立价值标准,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的。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人们的成就动机最终是建立在赞赏的基础上的。如果他人不赞赏我们为取得成就而做出的努力,我们也许就不会努力去争取成功。
2.4 赫洛克的表扬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106名被试者分成4组,让他们在诱因不同的4种情况下做难度相等的练习题,每天做15分钟,共做5天。其中,第一组是表扬组,每次工作之后就会获得表扬与鼓励;第二组是受训组,每次工作之后就会受到训斥;第三组是被忽视组,研究人人员不会对他们进行任何评价,只会让他们静听别的两组受表扬与挨批评;第四组是控制组,让他们和前三组隔离,并且不给予他们任何评价。
五天后,研究人员对他们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发现成绩最好的受表扬鼓励的,其次是受受训组,再次是忽视组,最后是控制组。
这样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赞赏动机的激励作用。
2.5 如果没有赞赏
如果没有赞赏,没有他人的肯定和鼓励,人们就容易感到心灰意冷。这在现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