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用,所以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着心理学方法论展开的。
(3)尽可能体现应用上的全面性。
另外,要强调的是,每一个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在不同的应用领域都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同样一个心理学定律,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与在个人生活中可能是两种不同的解释。为了让每一个应用领域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都独自地、全面地得到阐释,我们完全按照应用上的标准选择每一个“知识点”,这中间可能出现看似重复的收录,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读者朋友可稍加留意。
回过头来看,这套书的创作和出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落笔之际,特别感谢华通咨询心理研究中心的所有同事,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书稿;同时,也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的同仁,没有他们的支持,要让这一套书如此顺利出版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感谢读者朋友们,正是读者朋友们的热情支持,给了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诚望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
孙科炎
2011年3月于北京
怎样来界定一个人是否成功?通过财富,地位,还是权利?的确,在这个高度发展着的时代,越来越多人热衷于拿这些东西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不过,就好像总有那么几个不安分的人更向往真爱或自由一样,也有一小部分人对上面所说的并不过分强求。
这一小部分人甚至会对那些只知道财富、地位或权利的人嗤之以鼻。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只是他们人生之中的附属品,是伴随着另一种更珍贵的东西的存在而存在着的。另一种更珍贵的东西被他们称为“魅力人格”。更令这一小部分人惊奇的是,当他们拥有了“魅力人格”之后,似乎财富、地位和权力也慢慢地向他们靠拢了过来。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谦虚地说:“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对物理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无需赘言,他这样说有些过分谦虚了。尽管在他之前曾有过数十位物理学家在力学的领域不断探索,但事实上,牛顿的伟大更应该归功于他那独特的魅力人格。就目前来讲,我们都再平凡不过,但对成功的追逐却从未放下脚步。作为无巨人肩膀可以依靠的我们,魅力人格更显得弥足珍贵,魅力人格就是一个你可以托付终身的力量!
如果你对生活始终保持着热情,那么你一定能不费力气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期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注视——每天工作前、中、后都要“微博”的你内心中是渴望自己能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当然,我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毕竟还有少数人并不认为所谓的影响力、关注有多大的价值。绝大多数人如此,这样表述应该更科学、更心理学了吧?有着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应该被批评、责怪,这再自然不过,毫无非议可言。
可问题却是,我们总是找不到获得影响力的方法,毕竟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取得怎样令人震惊的成就。不过,我仍然可以负责人地告诉你,影响力并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事实上,影响力离你咫尺,你触手可及——那些有人格魅力的人注定也有着广泛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正面而持久的。
甚至可以这样说,魅力人格可以帮你获得你想要的一切!尽管可能到目前为止你还对人格特质、个性倾向、情商等心理学术语很是陌生,不过当你对他们了如指掌时,你就是最顶天立地的人物!
自从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对人格的研究从未间断。毫不客气地说,人格向来都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重中之重。无数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只为了探寻人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时至今日,人格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种重要分支,并时刻影响着整个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进程。
在中国,尽管心理学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多人逐渐意识到了这一领域存在着的重大价值。在中国人中,尤其是中青年人中,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数明显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我热切地期盼你也是这些要求进步的人群中的一个,并且我相信本书一定能令你有所启发。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我一直致力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我想,出版这样一本书是有必要的,我也认为任何一个有着一定知识水平的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人格中的秘密并用书中提供的知识和方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也正是本着“问题为先”的原则,在本书的各个小节中,我所采用的知识点偶尔会是某个相对冷僻的心理学术语。我并没有按照以往的“研究热点”为导向,实用性是我编写本书最大的原则之一。
按照这一原则,本书被划分为八章,它们分别介绍了人格特质、独立与依赖、个性倾向、情商、决定的奥秘、习惯养成与行为修养、学习和适应和人格缺陷。其中第一章人格特质是理解全书的基础,因为以现在被大多数心理学家认同的主流心理学理论来说,特质就是切切实实构成人格的要素。当然,其余的部分也都是围绕着人格所展开的。在结尾的一章中,我特别把人格缺陷拿出来探讨,也是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有所反省和深思。
最后,真切地期盼,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获得异常丰富的收获。追求魅力人格的路可能会漫长、崎岖而又坎坷,但请现在就迈开你的脚步吧!
笔者
2011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