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简论书院的学统
中国学术史上的学统,不是仅指一种学术系统,而是包含着学术正统与学术传统的多重含义。清熊赐履《学统》一书,论儒家学术之系统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周子、二程子、朱子等九人,这里所列的学统就具有学术正统、学术传统的双重含义。
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延续了一千多年,不仅构建了有别于官学的独特教育体系,而且也成为各时期的学术大本营,形成了各自的学统。
最初,由于学术大师们讲学书院,传播自己的学旨,引领后学,故他们的学术思想逐渐成为这些书院的正统学术,由此形成了书院的学统。如南宋时期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学,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在岳麓书院讲学,陆九渊在象山书院讲学,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讲学;明代的湛若水、王守仁以书院为基地阐发心学;清代的顾宪成讲学于东林书院,阮元讲学于诂经精舍、学海堂。学术大师们亲自复兴或创建书院,并在书院授徒讲学,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为书院树立了威信,扩大了书院的社会影响。书院有名师硕儒主持或讲学,吸引了大批读书士子慕名而来。由于学术大师学旨相异,师承有别,且其教学宗旨各有特色,经过生徒传承,久而久之,遂形成了书院各自的学统。如有的书院重义理之学,有的则重诗赋辞章,有的重考究经史,有的则重经世之学。同样讲义理之学,其中又有讲理、讲心、讲气、讲性的不同。
书院的后学们自觉继承、尊崇、弘扬先师们的学术思想,使其垂之久远,构成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特色。对后学来说,发扬师说,光大门户乃是书院活动的要务。如胡氏父子、张栻等提出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学术宗旨,被碧泉、岳麓、城南诸书院的后学奉为学统。白鹿洞书院的弟子们如李燔、胡泳为了继承和光大朱子的学统,或自己创办书院,或讲学于书院,“或联讲会,作育人才”等,都旨在使学统传承不绝。阳明弟子虽因地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支派,但他们都把阳明思想奉为学统,在发展和传播阳明学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一些山长主持书院时,能自觉继承书院学风,使之成为稳定的学术传统。如丽泽书院继吕祖谦后由其弟吕祖俭任主讲,他秉其兄之传统,说史谈经,注重对中原文献的研究,发扬其兄“泛观博览”、不持门户之见的传统。以后掌丽泽任山长的王柏、时少章、袁桷等人,仍以先人吕祖谦为师,追踪继轨,潜心于对历史文献的研习,又多在经、史、辞、章几方面有所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山长王柏,他从学于何基,一生无功名官职,尽力于研讨性命之学,学识广博,对天文历算、地理博物、汉字音韵、诗词书画都有较深的造诣,于经史尤为精通,颇多卓识独见。在王柏等几代山长的学术传承下,吕祖谦开创的婺学在丽泽书院发展壮大,在浙江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学术传统,对清代浙江学派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名师主讲、后学承传,是各书院能够形成各自独具特色学统的基本条件。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看到,书院学统之所以能垂之久远,备受尊崇,这与它尊道统为学统以及为道统而设教的祭祀极有关系。
众所周知,书院学统的形成过程往往也就是道统的创建过程。为了提高本学统的学术地位,书院大师总是把自己的学术奉为圣道承继的统系,即儒家所指由尧、舜、禹而至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的统系。据韩愈《昌黎集》卷十一《原道》中载:“斯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宋代著名的理学先驱孙复的学术思想的特点主要就是坚持儒家的道统观念。他认为:“文者道之用也;道者教之本也。”(孙复.答张洞书.泰山集.)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中庸章句序》载:“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