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0.net,最快更新中医学最新章节!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及与疾病有关的情况,进行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疾病的一些情况,如发病时间、自觉症状、治疗情况、既往病史及生活起居情况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故问诊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问诊的内容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问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情况、现在症状等。问诊时,医师要抓住患者的主诉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询问,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全面了解。古人总结《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以供临床问诊时参考。在实际运用时,也须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灵活而有主次地进行询问。

    问诊时还应注意,态度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和蔼可亲、耐心细致,语言应通俗易懂。必要时可启发,避免诱导性询问,以免获得的资料与病情不符,影响正确的诊断。此外,对危重急证患者应扼要地询问,以便迅速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对患者实施抢救,待病情缓解再详细地询问。

    一、问一般情况

    问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职业、籍贯、现住址、生活习惯等。

    不同年龄、性别,往往体质强弱不同,患病后的表现也会各有特点。如同一种疾病,因年龄和生活习惯不同,会出现寒热虚实的差别,老年人易出现气血衰少,机能减退,而小儿脏腑娇嫩、生机蓬勃,易寒易热,患病多热证少寒证,实证多虚证少;女子有经、带、胎、产诸病,年龄与婚否对判断月经和胎孕具有重要意义;男子多有遗精、阳痿等证。某些职业病,如矽肺、铅中毒等,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长期居处潮湿、野外或水中作业者,易患痹证;瘿病多具有地方性等。

    二、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

    了解患者既往健康状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于目前疾病的辨证用药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病史往往和既往史有一定的联系。如素体肝阳上亢者,易患中风;脾胃虚弱者易发生泄泻等;此外,询问患者家族史有助于某些传染病、遗传病的诊断。

    三、问发病

    发病情况,是指从发病到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问明发病的时间、原因、经过及诊治的情况,对于掌握目前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辨证施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问现在症状

    问现在症状,是指询问患者就诊时所患疾病的现在全部情况,是问诊的主要内容。

    (一)问寒热

    问寒热,是指询问患者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问寒热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机体阴阳的盛衰及病属外感或内伤的重要依据。寒指患者自觉怕冷的感觉,有恶寒、畏寒之别。患者自觉寒凉怕冷,虽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不解者,称为恶寒,多为外感寒邪所致;患者身感寒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减轻或缓解者,称畏寒,多为阳气虚衰所致。热即发热,是指患者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的感觉。

    问寒热,既要问明患者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又要问清寒热出现的时间、持续的长短、寒热的轻重及伴随的症状等。

    1.恶寒发热 指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表证。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所以寒热表现有轻重之别。一般来说,恶寒重发热轻,多是外感风寒,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多是外感风热,为表热证;寒热的轻重亦与正气强弱及感邪轻重有关,恶寒发热汗出者,为表虚证;恶寒发热无汗者,为表实证;感邪轻者,恶寒发热俱轻;感邪重者,恶寒发热俱重。恶寒与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

    2.但寒不热 指患者只感觉怕冷而不发热,多属里寒证。新病出现此证,兼脉沉迟有力者,多为寒邪直中脏腑,郁遏阳气的实寒证;久病体弱出现此证,兼脉沉迟无力者,多为阳气虚衰,阴寒内生,形体失于温煦的虚寒证。

    3.但热不寒 指患者只感觉发热而不怕冷,或恶热,多属里热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不同,可分为壮热、潮热、低热三种类型。

    (1)壮热 指患者持续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多见于里热实证,是里热亢盛蒸腾于外所致。常伴有烦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实等。

    (2)潮热 指患者发热如潮水一样,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其中,热势较高,每至日晡(申时,即下午3~5时)之时,热势更甚,兼见面赤,口渴,腹满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实等,称阳明潮热,因邪热郁结阳明,日晡为阳明经气旺盛之时,故日晡热甚;午后或夜间低热,晨起减轻,多伴有五心烦热,颧红咽干,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称阴虚潮热,多为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午后及夜间阳气失敛,外散于肌肤而致;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兼见头身困重,胸闷呕恶,大便不爽,苔腻等,称为湿温潮热,多为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故身热不扬。

    (3)低热 指患者长期发热,但热势不高,或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临床多见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

    4.寒热往来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是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互为进退之象,见于少阳证或疟疾。寒热往来,若发无定时,伴口苦咽干,目眩者,为少阳证,为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邪正相持不下,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故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若发有定时,兼剧烈头痛,口渴汗出者,常见于疟疾,由于疟邪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寒战与发热交替出现,休作有时。

    (二)问汗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外出体表的代谢产物。正常汗出有滋润皮肤,调和营卫,协调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问汗应重点了解有无汗出、出汗的时间、多少、性状、出汗的部位及兼症等。问汗出,可诊察病邪性质、正邪盛衰、气血盈亏,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1.表证辨汗 可了解外邪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等情况。表证无汗,兼恶寒重,发热轻,头项强痛,脉浮紧,为外感风寒表实证,因寒性收引,致腠理闭塞,故无汗。表证有汗,兼恶寒发热,脉浮无力,为外感风寒表虚证,因气虚不能固摄津液,故有汗出;若兼发热重,微恶风寒,口干咽痛,脉浮数,为外感风热的表热证,风性开泄,热性升散,使腠理开张,津液外泄而汗出。

    2.里证辨汗 可了解病性的寒热和机体阴阳的盛衰变化,里证辨汗主要有四种情况。

    (1)自汗 指日间经常汗出,动则加重,常伴有气短懒言、倦怠乏力等,多属气虚、阳虚证,因阳气虚弱,失于固摄,津液外泄所致。

    (2)盗汗 指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常兼有潮热、颧红等,属阴虚证,由阴虚生内热,虚热迫津外泄所致。

    (3)大汗 指全身大量汗出,兼面赤、烦渴、脉洪大者,属里实热证,因里热亢盛,蒸津外泄所致;若冷汗淋漓,兼见面白肢冷,脉微欲绝者,为亡阳证;若汗热味咸而黏,兼见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者,为亡阴证,均属危重证候。

    (4)战汗 指患者先恶寒战栗,继而汗出者,多见于急性热病,是邪正相争剧烈,疾病发展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象;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盛正衰之危候。

    3.局部辨汗

    (1)头汗 仅头部汗出,伴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为元阳离散,虚阳上越之危象;头汗伴面红,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者,为上焦邪热郁蒸;头汗伴头身困重,脘闷纳呆,舌红苔黄腻者,为中焦湿热上蒸。

    (2)半身汗出 患者仅半侧身体汗出,多因风痰、风湿或瘀血阻络,营卫失和所致,可见于中风、痿证、偏瘫患者。

    (3)手足心汗 手足心汗出,多与中焦湿热或阴虚内热有关,由于脾主四肢,手足心又为阴经所布,故阴虚内热或脾胃湿热则可循经熏蒸于手足心而见多汗。

    (三)问疼痛

    疼痛是诸多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于人体各个部位,其形成机理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外感邪气、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食滞虫积等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属实证,多见于新病,痛势较剧且拒按;阴阳气血不足,使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即“不荣则痛”,属虚证,多见于久病,痛势缓且喜按。问疼痛,主要问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加剧或缓解的因素及兼证,可以了解病变所在脏腑和经络以及疾病的寒热虚实等情况。

    1.问疼痛部位

    (1)头痛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上循头面,厥阴经上行至巅顶,故根据头痛发生部位,可以判断病属何经。枕部头痛,痛连项背者,属太阳经头痛;头痛位于前额及眉棱骨等处,属阳明经头痛;头痛多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连及耳部,属少阳经头痛;头痛在巅顶部位,或痛连目系,属厥阴经头痛。另外,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头,外感邪气、内伤诸证,均可导致头痛。根据头痛的不同情况及兼证,可辨别外感内伤及病性的寒热虚实变化。凡发病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痛无休止者,多见于外感头痛,属实证;凡发病缓慢,病程长,头痛较缓,时痛时止者,多见于内伤头痛,属虚证。

    (2)胸痛 胸为心肺所居之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