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钱作为定金,买走了剧本,电影拍好后,周编剧去要稿酬,老板翻脸说剧本是他自己写的,反咬周编剧讹诈,扯皮扯了一年多,官司费花了不少,一毛钱也没要到,气的周编剧大病一场。
另有一个编剧,写了个本子,被电影公司买走,钱付的很干脆,不料上映后票房不佳,公司老板带着几个龙虎武师找上门,揍了编剧一顿。
日记中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内容,显示目前香港电影圈里,除非是功成名就如倪匡那种级别,一般编剧酬劳很少,地位低,工作没保障,剧本写好后,老板改,导演改,演员改,阿猫阿狗也能改,等到上映的时候,面目全非,编剧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周编剧输就输在这上边,剧本骨架是他的,但细节全改了,法院也没法判定,最终不了了之。
如此境地,让沈冲对剽窃剧本敬而远之,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他可不想辛辛苦苦剽窃了一本经典电影剧本,被人改来改去的毁了,那太暴殄天物了。
试炼只要求参与制作拍摄一部电影,并没有详细要求,这其中猫腻很大。
要是没什么追求,完成这种任务非常简单,香港每年出产上百部电影,找部电影,做个路人甲打酱油,完全没有难度……要是节操更低点,去剧组卖饭盒也算是参与拍摄吧?
任务奖励可能低一点,但至少也算完成任务了,不用担心寿命减一年的惩罚。
不过沈冲是个完美主义者,既然系统明确说了参与程度不同,奖励不同,那干嘛不做到最好?
6个月的时间,以香港电影工业的速度,拍两三部电影绰绰有余,完全不用急。
况且他是穿越重生的,还有系统金手指傍身,可谓“左青龙,右白虎”,一切皆由自己掌控,随心而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如此才不枉穿越嘛……哪能随随便便钻进电影圈,低声下气的任人摆布。
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沈冲才没有急着去完成系统要求的试炼。
想要掌控一切,就要抓住根本……拍电影,最要紧的是什么?
是钱!
只要有钱,剧本,导演,演员一切都不在话下,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这几天看了不少电影方面的报刊杂志,沈冲大致了解目前香港电影市场的行情:拍一部电影,粗糙一点,六七十万搞定,精良一点,一百万出头。
穿越后,沈冲第一时间就把房子挂上中介市场,现在是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成家立业的高峰期,强劲的需求推着房价节节攀升,楼市异常火爆,沈冲继承的这栋78平米的房子,靠近观塘市中心,地段不错,二手房每平米市价6000左右,他急着出手,在中介挂了45万的低价,才几天时间,有四五个买家上门看房了。(注1)
房子卖掉后,满打满算有50多万的资金,勉强可以拍一部低成本电影。
但沈冲不准备这么做,他对这个时代香港流行文化了解的太少,在电影行业毫无人脉,拍电影风险太大,一个不小心就血本无归,况且身为穿越党,未来30年整个世界的发展脉络尽在脑海,有的是快速稳妥赚钱的法子——只不过暂时还没找到最合适的而已。
用这50多万做铲子,挖第一桶金,然后再去投资拍电影,才是王道。
虽然还没找到挖第一桶金的门路,但沈冲这几天也没闲着,闯荡影视圈,未必只有编剧一条路,写影评也是不错的路子,评而优则编,编而优则导嘛。
比如大名鼎鼎的“百万大导演”张彻,就是因为影评写的好,写的精彩,被邵逸夫青眼相加,进入电影圈的。
即使不能入行,写影评刷点声望也是好的。
名气即金钱,经历过微博洗礼的沈冲对这个理论信之不疑。
写影评不用看人脸色,不需要专业知识,比写剧本容易多了,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沈冲前世可没少在网上写影评,玩这个驾轻就熟。
1979年,香港电影界还没有“档期”概念,元旦这种后世的黄金档期,此时只有寥寥几部电影可看,嘉禾在12月28日上映了洪金宝导演的《赞先生与找钱华》,邵氏针锋相对,在12月30日上映了刘家良导演的《中华丈夫》。
两部电影都是比较传统的旧式武打功夫片,艺术上并无创新,不过此时洪胖子刚崭露头角,刘师傅正春秋鼎盛,两大武术指导各展所长,武打动作设计都很精彩,是香港电影史上比较经典的功夫片。
沈冲前世做过一段时间的广告文案,深谙软文写作的要领,他去电影院把两部电影重看了一遍,然后以自己观感为主,以记忆里残存的网络影评为辅,拼凑了两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分别投给邵氏旗下的《南国电影》和嘉禾旗下的《嘉禾电影》,相信被采用的几率非常大——除非他写反了地址。
除了这两部电影,沈冲还意外的看到了一部前世很感兴趣,但是一直找不到资源的电影——《茄哩啡》。(注2)
《茄哩啡》是缤缤电影公司发行的一部喜剧电影,沈冲之所以对它很感兴趣,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这部电影有个非常有趣的八卦。
在21世纪叱咤香港娱乐圈的英皇老板杨受成,70年代已经腰缠万贯,事业有成。话说某一天,他在聚会上结识了一位女艺人,两人前往九龙塘开房,不料中途有人通知,说他太太和小姨子听到风声,前来捉奸,杨受成彷徨无计的时候,正巧遇到个同样来开房的好友,他让好友顶缸背黑锅,自己逃回家中假装醉倒,他买通保安,又误导家佣,让他们做了时间证人,使得太太抓不着证据,此事算是不了了之。
这事大概让杨受成很得意,他把这故事当笑话告诉了陈欣健,没想到陈欣健把它写成了剧本,拍成电影《茄哩啡》,还邀请杨受成去参加首映礼,而悲剧的是,杨受成不知道这是自己的故事,请了太太一起去看首映……结果可想而知,两人最终离婚收场。
据说后来杨受成买断这部电影所有版权,有没有销毁不知道,反正从那以后,再没人看过这部电影,后世互联网无孔不入,资源丰富如大江大海,也难觅其踪影。
二是这部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很有地位——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第一朵浪花,是新浪潮运动的起点。
沈冲一直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不过看过杂志上的电影广告后,觉得这种说法确实很有道理,主创阵容太强大了。
导演严浩,新浪潮主将之一,导演的《似水流年》拿了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电影等六项大奖,《滚滚红尘》更是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勇夺金马奖八项大奖,成就了绝代佳人林青霞的金马影后梦。
制片何家驹,编剧陈欣健,于仁泰,顾问余允抗,摄影古国华,主演曾江,陈玉莲都是香港电影圈里响当当的名字,连场记日后都是个名角儿——关锦鹏。
现在有机会一窥这部充满戏剧色彩的电影,沈冲自然不会放过。
看过电影后,沈冲不再犹豫,直接从系统里兑换了《香港电影史分卷》,然后以《茄哩啡》为引子,以《香港电影史》为轴线,以未来电影发展脉络为参考,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份上万字的长篇大论,在文章中直接提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概念,放言香港电影马上将迎来一场革命。
沈冲准备把这篇重量级的稿子,投给正在筹备创刊号的《电影双周刊》,算是送这本注定载入香港电影史册的杂志一份诞辰大礼。
给邵氏和嘉禾写的影评,只能算是小甜点,《茄哩啡》的影评,才是大餐,既然暂时无法做个电影实干家,那就先做个电影理论家吧——“香港电影新浪潮之父”这个头衔太囧,不如先做个“香港电影新浪潮旗手”吧。
沈冲如是想着,他站起身来,将信件装进背包,准备出门邮寄。
正在这时,响起“砰砰砰”的大力敲门声,还有个女声叫道:“阿冲,阿冲,你在不在?”
————————————————————————
注1:数字根据《香港地产百年》中推测,未必符合当时实际,读者勿要较真……
注2:茄哩啡是香港电影圈俚语,死跑龙套的意思,在这部电影上映前,茄哩啡只是口语,之后成为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