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哥哥的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就是悌道。说起悌,不得不说说“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是东汉时人,他有六个兄弟,数他最小,据说他四岁时,就懂得谦让。有一天,父亲请他们兄弟几个吃梨,哥哥们都一下子拥到了桌子边,只有孔融静静地在一旁等着。父亲让孔融先挑,孔融走到筐边,拿了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我最小,当然吃小的。”父亲连连点头称赞。长大后,孔融仍然保持着谦让的高尚品德,成了深爱百姓爱戴的好官。
好故事不管年代多远,它始终都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悌”字单从字面理解,就能看出古人造字之用心:悌,从心,弟声,弟弟有心,敬爱哥哥,尊重兄长,兄弟、姐妹之间才能友爱。说得多好、多深刻啊,而且也不乏感人肺腑的生动例子。
宋朝的郑德圭、郑德璋兄弟两人,天性都非常的友爱孝顺,两人一齐读书,晚上也同睡在一块儿。而德璋的个性刚正不阿,做人不够圆融,得罪了仇家;仇家就设计陷害德璋,因而被官府判了死罪,马上官兵就要来家里拘捕德璋了。德圭知道弟弟是被人陷害的,感到十分的悲伤,就假装对弟弟说:“他们本来是要陷害我的,跟你无关啊!我只要前往官府自首,那么真相就会大白了;如果你去官府投案,那就死定了啊!”德圭说完了,就前往官府去自首,德璋就追赶著哥哥,兄弟两人在路上相持不下,顿足抱头大哭,都抢著要先去官府受死。德圭就默默的设计,阻止拖延弟弟前往官府受刑,自己就趁着黑夜先去了官府。德璋第二天发现哥哥不见了,就再追哥哥,一直追到了广陵。这时候,德圭已经死在监狱里面了。德璋见到哥哥的尸首,伤心痛哭得昏死过去。德璋把哥哥的尸体火化之后,就背着哥哥的灵骨,返家安葬,并且守在哥哥的墓旁好几年。每次德璋哭的很伤心的时候,乌鸦和许多鸟儿都飞到德璋的身旁,听他哭泣,而且还不吃东西。德圭的孩子年纪很小,德璋抚养哥哥的孩子,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的认真。
古人的楷模行为有时真让当下一些人汗颜。
一户刘姓人家,兄弟两人本还亲近。当父亲去世,只留下母亲一人孤苦伶仃时,便在如何赡养上起了分岐。哥哥讲,因为父母一直在弟弟家住,所以现在母亲应该继续住在弟弟家,自己可以支付赡养费。弟弟说,现在只剩母亲一人,应该在两家轮流吃住。因问题相持不下,兄弟两人大打出手,气得母亲中了风。这下兄弟两人更觉得母亲是拖累了,谁也不愿往前进一步。两个儿媳妇看见两个儿子都如此,在照顾婆婆时也不尽心,不久老人就去世了。兄弟不和,真是家庭之祸。兄弟之间彼此失去了尊重和恭顺,失去了应有的道德约束和做人原则,试想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他会用真心对待朋友和同事吗?这样的人当疏之、远之、弃之。
兄弟不和,也是邻里之灾。在某农村,李氏亲兄弟因分家成了前后院的邻居。哥哥住在前院,弟弟住在后院。为了遮荫,弟弟在院墙角种上了桐树,几年后,桐树长大长高了,就超过了哥哥的房子。哥哥相信风水,坚决不干,认为这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两人协商不通,哥哥就带上斧头要去砍树,弟弟也不依不饶。好心的邻居前去劝架,哪知哥哥像疯了一样,挥舞斧头乱劈,将邻居砍成了重伤。虽然哥哥也因此受到惩戒,但为一棵树又何致如此?兄弟是用来相互帮扶的,怎能相互伤害?是邻三分亲,更不能因此伤及无辜,这不成了畜牧了吗?在淮阴地方有位做官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从小兄弟俩就不合,两人一年都见不到一次面。后来哥哥病危,就请人叫弟弟到病床前面,牵着他的手跟他说:“我十九岁就结婚了,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妻子的爱,到了三十八岁,父母亲就过世了。所以我的晚年,也就没有父母之爱了,这辈子相聚在一起最久的,只有我们兄弟二人,但是我们俩一生都不合,我今天才开始感到后悔和觉悟,然而我的一生,却是快要走完了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听听这位即将死去的哥哥对他弟弟所讲的话,我们有何感触?现在还在闹矛盾的兄弟、姐妹、朋友们,你们又有何感想?
推己及人,推理于社会,“入则孝,出则悌”的道理需要时刻谨记。一个人在家里尊敬父母、爱戴兄长,到了社会上也一定要谨慎处事、有礼有节,像对待父母兄长一样对待领导和朋友。这是在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最基本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岁数大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就忘了,或者被世俗的偏见改变了我们做人的最基本原则。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还是请记住古人说的这句话,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秀积淀,它是我们优良传统的接延赓续,它永远不会过时,只会越来越发出更耀眼的道德光辉和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