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接下来的日子,张宅的一切事务都按部就班地开展了起来。
一批批碱从盐碱地里熬炼出来,送到张宅做成了烧碱。
一批批肥皂被制造出来,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干。
一批批儿臂粗细的蜡烛被制造出来,放到冰窖里冷凝。
一批批先前偷藏起来的白瓷,被秘密卖给了远道而来的西域胡商,任由他们欣喜若狂地运回西域诸国贩卖。
庖人梁翼花了将近三百万钱买下了前后左右的宅子,转身就将地契送到了张忘的手上,然后短短三天之内搬家走人。
张宅向皇帝刘宏进献了一百根蜡烛,请皇帝批准自己将张宅附近改建成商业街的想法,同时提出向司空府征借数名专事营造的工匠的请求。
皇帝刘宏用了张忘送来的蜡烛后赞不绝口,拿到了张忘分两成纯利给他的契约书后更是龙颜大悦,大笔一挥就允了张忘的请求,并在司空府征调了一百名专事营造的熟练工匠供他使用。
有了许可证和工匠,张忘并没有直接开始营造藏书阁,而是将所有征调来的工匠们派去了山里,让他们大肆烧制秦砖汉瓦。
藏书阁是他立足于世的第一个形象工程,他打算全部用砖瓦来建造。历史上的几年之后,有一场丧心病狂的洛阳大火,张忘不希望自己的心血在几年后被毁之一炬。
张宅占地并不是很大,第一进的宅子也不过两三亩地大小,张忘考虑了几日后,决定将地基扩大到十亩地,把自家第二进的宅子也拆了,同时把拆迁梁翼宅子空出来的大面积土地也利用起来。
而对于藏书阁的样式,张忘搜索了一遍记忆后,最终决定按照明朝天一阁的样式来建。
明朝的天一阁,是古代十二大藏书阁之一。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
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因为对天一阁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网络图片和资料介绍,张忘花了很长时间来设计和完善天一阁的施工构图。
张纮听说了张忘要造一个藏书阁,免费供士子读书,大为感动,主动为张忘出谋划策,帮着他一起设计和完善施工图纸。
只可惜他心是好的,对于建筑学并不了解,真正能办得上忙的地方不多。
为了拉他下水,张忘又专门写出了清朝的《工程做法》一书的部分内容。
《工程做法》中包括有土木瓦石、搭材起重、油画裱糊等十七个专业的内容和二十七种典型建筑的设计实例,简直让张纮大开眼界,也让他对张忘的博学多才有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以前的时候,他很欣赏张忘的才学和为人,经此一事后,对张忘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再也不谈去外黄县拜濮阳開为师的事情了。
神童杨修在太尉府孤单无聊,跑到张宅看了一次,他想看看自己拿一辈子零花钱投资的这个家伙,到底靠不靠谱。
结果这一到张宅,就再也没有走掉,被张忘强留下来做了抄书的苦力。
杨修面上一副苦恼之色,心里其实挺高兴。和张宅发生的所有趣事比起来,太尉府的生活枯燥无聊苦闷之极,简直就不是人呆的地方。
各方面的事情一同进行,张忘顿时见就感到了人才的短缺。他一个人带伤忙得昏天暗地,而大部分人没有详细具体的安排,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自发的去做事。
张纮见状,以客人身份,自告奋勇担任起了张宅大管家的职责。他的才学治理一郡尚且绰绰有余,又怎么会被张宅这几件小事困住手脚。
短短十余日的功夫,张宅的一切事物就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
与此同时,张忘疯狂集资换来的八千万铜钱,也在如流水一般哗哗地外流。
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唯独张忘不当回事,带着一群人整日里研究怎样更好地营造工程。
当足够多的砖瓦被烧制出来,三米深的地基也打好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初。
一百名从司空府征调来的熟练工匠,按照大包工头张忘的指示和工程师张纮的现场指挥,开始了山寨版天一阁的建造。
张忘趁此机会给杨修灌输了许多工程建筑的知识,并以学以致用为名,叫他担起了调度和监督的指责。
杨修一向死读书惯了,第一次接触实务,激动得不行。一面刻苦研读张忘写下的《工程做法》一书,一面在现场一丝不苟地执行起自己的职责。
太尉杨赐不愿意他与张忘纠缠过多,派人来接他回府,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张忘腆着脸要求去太尉府拜见杨赐,被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