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无法怪谁。
没有经过生活的历炼,以前在学校、在家里确实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浆油瓶子倒了也不扶跨步就过的人到农村还真不知会干些什么活。
在城里的时候嘴里调子唱得比天还高,喊得响彻寰宇。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战天斗地炼红心,排除万难干革命。”
“向荒山要粮,要河水让路。”
“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可是一到农村心里却完全茫然,不要说战天斗地,就是自己的生活都不知怎样才能过下去,也让许多知青闹出了不少笑话。当然高风的母亲和林嘉雨的父亲也不例外。
高风的母亲叶雅梅从来没有煮过饭,看到锅里煮饭的水已经开了,气泡不断得从锅盖和锅的缝隙中冒出来,以为锅盖压得不严赶紧用双手死死压住,但是气泡还是不断从锅里冒出来,甚至更多了。
叶雅梅累得大汗直流,可是气冒得越来越急,以为锅就要爆炸了吓得直哭。
高风的奶奶听到叶雅梅的哭声,赶紧走了过来挪开叶雅梅的双手揭开锅盖。
看着锅里的气泡慢慢缩了下去,奶奶和叶雅梅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此叶雅梅不知怎么揭锅盖的笑话也不经意在村子里流传开了。就是叶雅梅自己回城里去了,儿子高风在这里也继承了“怎么揭锅”的外号。
那个时候物资极其匮乏,大家都缺衣少粮。对于这些正是长身体的人来说,又是特别容易饿。
林嘉雨的父亲林伟民看到一块菜地上种的烟叶,绿油油还真让人喜欢,林伟民也不知这是烟叶不能炒来吃。
这季节正是日长无米青黄不接的时候,趁着月夜林伟民偷了一大把回家里心里直乐,马上就要大饱一顿了。但这东西煮来一吃又苦又涩,烟叶上的毛十分割喉,吃了一口就哇哇直吐。
林伟民真的不解农村人种的这样绿油油菜为什么不能吃,种它有什么用,一问才知原来是烟叶。
别知道后也就是经常戏嘘:“烟叶的味道怎么样?”自然他的女儿林嘉雨有时也会成了戏弄的对象,人们有时干脆叫她——“烟叶儿”。
当然人们这样叫并没有多大的恶意,只是村子里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就拿人取笑找乐子。
所以当村子里的大伯、大叔说“怎样揭锅盖”“烟叶儿”时,高风和林嘉并不生气。就是从他们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他们以两个小孩的喜欢,这两个小孩也确实是聪明淘气。
sh知青到这个山村来,对于分到xj、内蒙、东北等边垂的来说又是幸运得多了,毕竟这里离sh近得多,隔半年周载就可以回一次家。
那时的sh百货是全国有名的。这些sh知青回去也就常为村子里的人带些日用小百货。
高风的母亲叶雅梅也不例外,常为村里带回不少的日用品,小到针线、钮扣、发夹、橡皮筋,大到布匹、缝纫机。这些都是村里人大受欢迎的东西。就是放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不是向钱看,心里想的只有为人民服务,投身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去,如果心里想的是钱那是可耻的东西,要是放在现在这个时代还能赚不少的钱。
叶雅梅可是无尝帮人捎带,哪里会从中谋利。
男同志就是喜欢干些惊天地地的事情出来,sh的男孩子对于电子那是情有独钟。林伟民竟从家里带回来一些电子元件,自己亲手组装起收音机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音机在农村无异于是常人看火箭弹炮那样稀奇。可是在林伟民手中,就是那么几个小小的死零件,经过他的手一整还能哇哇的唱歌,广播了。
村子里的男女老少看着林伟民象是看外星人一样。林伟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总是把自己亲手组装的收收音机拿到听众最多的地方,把音量调到最大的位置。
听到广播里传出那《刘三姐》动听优美的歌声,很多老头老太和小孩,总是转到收音机的后面争大眼睛看个究竟,里面有没有藏着一大伙人。后面看了没有又再伸长脖子,看看有没有跑到前面去,前后都不见,只好不解的摇头。
收音机的信号突然弱了下来,只听见广播里发出:沙沙……的一片响声。
原来静静听收音机的一大伙人一下就像是炸开了锅似的:
“咋啦现在他们跑了吧!”
“林知青去叫他们回来!为咱们再唱会儿!
“可能他们累了要歇会儿。大家回家拿擂茶来给他们喝润润嗓子吧!”
“你们说的都不是,你们听听,沙沙……沙沙……一大片的,他们是集体小便吧!”
大伙儿更是一阵哄堂大笑。
林伟民赶紧走过去调台,断了线的歌声又回来了,人们的笑声也立刻停下来。
这个时候的林伟民和叶雅梅在村里人的眼里当然是大大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