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是黑脸御史丘度地人,否则,你擅自走出队列并高声喧哗,恐怕一顿好板子是少不了的。这时,丁晋才醒悟到,原来自己无意间也犯了错误了。
由一位“殿中侍御史”带领着,众官员按照职位高低,排列成有秩序的队伍,向着大明宫中的含圆殿行去。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纪律,比如高声说话和喧哗的、行走时步履缓慢的、无故离开队列的、等等,都是要受到处罚,轻则罚去一个月的俸禄,重则可能会被当场打出宫门。
“大朝会”不同于每日的“常参”,是在大明宫地主殿-含圆殿进行。含圆殿坐落在宫城的中央,从宫门进来后,沿着宽阔无比两边全是迎风飘荡的彩色大旗的大道,一直向前,尽头便是含圆殿的“基台”。
为什么说是“基台”呢?因为含圆殿并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座落在十五米高的土岗之上,下面,有两条八十多米长的御道由平地通向高高在上的宫殿,这两条御道如波浪般起伏又被叫做“龙尾道”。
由于基础起点高出地面15米,当人站在平地上观看含圆殿时是要仰望的,越是接近含圆殿就会觉得它越发地高大,这时候就会体会到什么是“仰之弥高”,有文章形容得好:“倚下视,南山如在掌中。仰观玉座,宫顶若在霄汉。无此,不能体现皇家的尊贵。
一千多名官员,由“龙尾道”攀上含圆殿,在殿门口。接受再一次的安全检查。其内容和宫城门口大同小异,不过是换了另一批以内侍为主的检查人员,检查完毕,众官员依照秩序,陆续进殿,百官朝服依品阶班立。
众官员依次列队。由含圆殿外,直排到了龙尾道下面,因着尚书省机枢重地的关系,丁晋这个七品小官幸运地被排到了殿内,也才能目睹了许多低级官员,今生也恐怕无缘看到的东西。
含圆殿中设有两位“侍御史“,负责监督众官姿仪。此时又不同于外面的纪律,因为是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所以纪律更为严苛。除了不得喧哗外,手中地笏拿歪地、站立时姿势不端正地、和别人挤眉弄眼的、站久了爱打瞌睡地、交头接耳聊私的、只要被看到,也立即会受到处罚。
可是要求大家端庄肃容、目不斜视。也不是一件容易地事。很多官员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闻名已久的含圆殿,怎么可能不多瞅两眼,所以,趁着两位御史注意力转到其他地方的时候,总有官员急忙左右上下巡视,好好地看个饱。
丁晋也趁机多瞧了两眼,含圆殿的墙是白墙,柱是红柱,宫殿非常巨大宏伟。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含圆殿自不同于皇帝生活、玩乐的偏殿,它更多是一种政治象征,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听政的中心,从其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到许多这样地特点。
比如,含圆殿的瓦片是青黑色的,代表庄重;殿顶地倾斜度比较平缓。飞檐翘起像是在腾飞,这是帝国信心的体现;而殿内的种种装饰也是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重雕饰,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其内在沉稳厚重气度的自然表现。
丁晋正胡思乱想着,一队礼官鱼贯而入。他们先检查了宫殿中陈列着车骑兵卫及各色旗帜、仪物是否妥当,又大致检查了一番众官员的仪表和队列是否合格,然后默默肃立在御座下面,这些礼官。主要的责任是指挥一会要进行的庆贺仪式。
接着。又是两队教坊乐师进入殿内,陈列大乐。设置好各种乐器,等会庆贺大典时,他们是要演奏“背景音乐“的。
再过了半响,殿外传来哗啦啦铁甲碰撞的声音,一队队金衣甲士手执卤簿仪仗进入含圆殿,他们是负责皇帝安全防卫及依仗行列地人员,全部是禁军中选出来的精锐。
禁军司到位后,在一片钟鼓礼乐声中,慧帝由内侍簇拥着乘舆临朝,远远看去,似乎是一群人围拢着一个小孩子。
等到皇帝坐上御座,众礼官大声传言“趋”,文武百官闻声,即整齐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三步,东西向分班排列。
“礼!”礼官们又是齐声高喊,官员们急忙跪拜而下,行礼如仪,三次磕头后,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几名内侍尖着声音喊:“众卿平身。”
众官员这才站了起来,整个过程中,丁晋等人脑袋都不能抬,更别说在这么远的距离瞧瞧小皇帝到底长什么样了。
礼官又是齐声高喊:“贺!”
这个贺字,就是让百官庆贺皇帝,不过自然不能你一句我一句地吵吵成一团,大家要推选出一位“领头人”来,由这位“领头人”手捧着给皇帝的“贺表”,恭祝陛下安康。
领头人,一般都是德高望重之辈,放在官场上,意思就是资历要老,官位要高。这次的大朝会,人选上有两个实力相当的人物,一个是首宰窦刚,一个是三朝老臣高爽,结果窦刚主动让贤,将这份殊荣给了高爽,高爽素来爱面子,这次可真是得偿所愿、老怀欣慰。
不过高爽现在有些后悔了,“领头人”可不只是简单的把“贺表”往皇帝手里一递就完事,而是要完成一整套的礼仪。不提那些为准备工作的净手、焚香之类,它地主要程序是,让“领头人”由龙尾道的起点一步一步朝大殿走去,这个过程中不能停步,更不能倚着道旁的栏杆喘口气。尽管龙尾道旁的栏杆由青石雕成,栏柱上方雕着精美的龙头,扶着这种栏杆一定很享受。
结果,七十岁的高爽走了一半路程,心里已十分后悔接下这份差事,他高估了自己的体力,而低估了路程的距离。终于,咬着牙到达了大殿门前,此时,高爽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接下来,他还要走一段长长的殿内通道,直至走到御座下,然后向皇帝叩拜,递上贺表,还要高声咏颂祝贺词:圆天首祚,黄龙维新,伏为陛下。。。。
因着疲累地缘故,高爽咏颂祝贺词地时候,便出了错,他将皇帝长长的尊号,念差了一个字,结果被当堂罚去三个月地俸禄,很是狼狈。庆表送上,礼官又喊:贡!这是让大家将为皇帝准备的礼物奉上,叫奉贡。
这个步骤自然也是简单处理,由负责人从众官员早就送交的礼物,选出几份或珍贵或有意义的,当庭宣讲一番,也就完成了。
礼官的宣礼结束后,由皇帝派遣内侍念诏书,诏书是由当时的精英文士--翰林学士们书写的,代表着国家级的公文水准。而在朝会上宣读诏书的是宦官,这些宦官的文学水平虽说不低,但毕竟还是有些差距,再加上这时候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全凭看文章的人自己断句,因此,为了避免宦官在宣读诏书时出错,按照规定是要由一名“拾遗官”在宦官身旁提词,因为皇帝的诏书是由黄麻纸或白麻纸书写的,这种提词被叫做“把麻”。
李缜的运气不错,被选为了这次大朝会的“诏书把麻官”。能参与这样级别的重大会议,自然对他以后的升迁大有好处,不过李缜却还有些不满,私下对丁晋言道,真想故意提醒那些讨厌的内侍出错,让他们的屁股被打开花。
丁晋听了,虽觉好笑,但还是赶紧提醒友人要注意分寸,因为对于李缜以前受过宦官的侮辱,他这个当时的目击者自然一清二楚,所以也担心李缜冲动下,犯了政治错误。
幸好,李缜是个理智的人,很顺利地协助内侍,将长长的诏书读完,丁晋提着的心也才放了下来。
随后,便是给百官们发“荣誉证书”。其实也就是一张黄麻纸上,写上官员的姓名,及皇帝对他的嘉勉之语。如果你多看几张的话,便会发现同一级别的官员,这些嘉勉话都是大同小异,甚至一模一样。不过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一千多位官员,自不可能每个人都书写不同的话语,这“工程量”也太大了些。
再透露一句,其实这些嘉勉,既不是皇帝书写,也不是皇帝所说,而是别人代劳的。
不过,官员们重视的也根本不是“作者是谁”,或者内容如何,他们看重的只是这张纸代表的“荣誉”和“特殊”,有了这张纸,才能证明你确实参加过隆重的大朝会,以后和别人吹嘘的时候,这就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