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更要注意些什么,几句话,便给丁晋讲得清清楚楚。
丁晋心中佩服,暗叹束元嘉虽其貌不扬,可是这份治事和统筹能力,在省内恐怕找不出几个人能相比。
他这样想着,神色间不免就露出了佩服的表情,束元嘉很受用,但又想起了丁晋等人曾嘲笑过自己的容貌,心中升起一股怒气,小子,老夫终有一日会让你知道厉害。
“呵呵,好好,青云啊,你地天分确实很高,老夫不过略有提点,你便知道变通,不错,不错,老夫很看好你,以后只需努力做事,本官定当在高大人面前举荐于你。”
束元嘉一副慈祥的笑菩萨模样,不知底细的人,定当认为他是一个心慈和善的长官。幸好,丁晋已得“座师”杜黄裳提醒,知道这人最是面善心恶,是个招惹不得的难缠角色,杜黄裳曾在尚书省担任右丞之官数年,当时和任职“郎中”的束元嘉可是打过不少交道,所以深知其底细。
不过丁晋自问自己和他没有什么矛盾,平日也是尊重恭敬得多,所以也不担心其他,既然没有选择上司的权利,那就做好自己的本份便是。
中午,丁晋照例带领几位小吏,巡视各司曹,看有无早退和缺失情况。及至巡查完毕,正好午休鼓声响起,因为是值班身份。所以丁晋无法回家吃饭,于是随了范理、杨凭等人,自到食堂吃饭。
官场之上,即便连“公共食堂”,也是要分清尊卑和上下级的。怎么分呢?饭菜质量上区分,而且这种划分标准,还明确列入了国家地律法--职官令中。
依品级高低订有具体标准,如尚书省夏季地伙食费定例为:四至五品的标准是菜肴七盘,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鲜果一枚,余酱、醋、盐、豉、葱、姜、葵、韭等调味品各有差,六至九品地标准是菜肴五盘。酒半升,瓜一颗,白米二升,面一升一合,油三勺;而对于那些更低级地胥吏,基本上只有两三个菜,加米面若干,其他诸如水果酒饮料之类,那是根本不用想的。
除了这一点影响团结的不和谐因素外。总得来说,公共食堂的气氛还是非常良好的,怎么说也是免费饭食,且吃得实在不错,而且各位同僚混坐一起,利用空闲时间谈天说地,是个不错地消遣。
丁晋的新同事--第五房主事杨如月就总结了几点好处:一是让平时各坐各的厅廨、各办各的公事之大大小小的官员,借助会餐食堂,获得一个和睦融洽的氛围。即如《柳记》所描述的,“礼仪笑语,讲义往复”,谁在吃饭时还能保证正儿八经的模样?人际关系的改善,自然有利于共同治事职能地发挥,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二是在此基础上,增进各相关部门有司的联络,促进信息互通。坐机关者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公事地办理妥善与否。往往涉及同其他部门的配合(官场术语叫“联事者”)。倘若全靠具文行移交换意见,势必因公文旅行而降低行政效率。有了食堂。“凡联事者,因于会食,遂以议政,比其同异,齐其疾徐”(《崔记》),协调认识提高功效的好处毋须赘言。
三嘛,长官们估计也是想创造一个“集思广益“的群言堂形式,比如有些涉及到大家利益的棘手之事,可以交给众人共同讨论,讨论的结果,少数服从多数,以后再有不满,也不能怪责上司一个人了。
杨如月这个人,总喜欢总结一些事情的特点,不过他说得还算有道理,听了他对食堂的分析,连最爱和他抬杠的李缜都点头同意,大家都是在机关混了多年地老鸟,说起感悟,并不比新进官场的菜鸟杨如月差到哪儿去。
不过,杨如月只看到了食堂的好处,对一些不太好的地方尚未关注,有时候,食堂其实也是个是非之地,人多嘴杂,大家沟通到兴高采烈之机,不免有口无遮挡的时候,而失误之言,一出口便能伤人、得罪人,得罪了君子还不打紧,得罪了小人和领导,可就没准什么时候会倒大霉。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原尚书省第五房的主事是一位叫沈传师的老官吏,平时喜欢端些架子,别人看他是省内老资历,也不和他一般见识,于是便越发得意得没了边。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正赶上几个白吃俸禄地“关系户”也在场,这些人定期要来省内报道,其实说白了就是来“领工资”,顺道就在食堂吃了饭。沈传师是勤勤恳恳了一辈子,才熬上主事的职务,所以分外看这些人不顺眼,正好,此时有不少苍蝇飞来,沈老头以扇挥之,口中还嘲笑道“哪里来的东西,一下子就能聚集到这里?”
这句话,只要不是白痴,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意味,那些关系户听罢脸色都变了,其中一位面相猥琐叫程至行的,不仅背景深厚,且是个最记仇的人,就因为这么一句,便利用关系将沈传师卸职问罪,又找了些小错误将沈老头发配到永州去服流刑。
昨日还官派十足、得意洋洋的沈传师,只因一时冲动口误,就遭遇了悲惨的命运,无怪有些久历官场、遭遇过坎坷的官吏们感叹:仕途险恶,宦海风涛,别看今天是高官厚禄,明天就可能锒铛入狱,不知道地人羡慕自己,谁又知道他们心中经常是提心吊胆。
不过,也正是有了这个沈传师地去职,最近被朝廷“察举”为“官身”的杨如月,才能通过多年来积攒地人脉关系,进入尚书省任主事之官。一个萝卜一个坑,杨如月的运气不错。
闲话不提,话说食堂的进餐形式是“分席制”的,也就是大家各据一几、席地而坐,盛放菜肴等物的载体,是一个称作“案”的托盘,东汉时梁鸿之妻孟光给丈夫送饭时,为示尊敬,总把托盘举到和眉毛一样齐,由此留下了“举案齐眉”的典故。
席位的排列,同样要讲究尊卑上下。由堂上到门口,官职由高到低,像丁晋这样的官员,可以排到中间位置。等到大家坐好后,自有侍役举着案,将各人该得的一份送到几上。
饭菜确实还不错,虽然没有那些酒楼名厨们做得色香味俱全,但也算美味可口,荤素搭配也恰当,可看出主厨是个细心之人,公共食堂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算很难得了。
吃饭的时候,丁晋喝了一点点酒,感觉有些头痛,于是将其他的水酒瓜果,都分给了杨凭等人。待到勉强食毕,头疼愈加剧烈难忍,丁晋手抚额头,感觉里面似乎有把小刀子,不停地翻江倒海,切割着自己的神经,剧痛之下,他的脸庞都有些抽搐。
几个下属见状,忙将他扶回第六房公堂,然后让他在内室的床榻上休息,有小仆弄了温热毛巾,敷上额头,被毛巾上的热气一冲,丁晋感觉好受了些,散乱的思维也慢慢恢复。这是他的老毛病了,自从那次大病一场后,就落下了这个病根,时时发作,剧痛无比,剧烈时,似有人事全非、恍惚荒诞的众多幻象,感觉自己的脑子似乎要分裂成两半才会罢休。
在内室休息了一会,头疼渐去,丁晋让众人下去办公,自己又歇了会,感觉疲惫的精神好受些,便下了床榻,走到公堂处理公务。
看他出来,总是一副病怏怏脸色的李主事,关心地问他如何。丁晋谢过对方,装出一副轻松的表情说无妨了。李主事让他不可大意,如果不舒服,可休沐两日,曹中有自己看着,不用担心。丁晋再次谢过他的好意,推说完全没事了,这才让嗦的李主事放弃了继续关怀。
丁晋和这位副手的关系,还算融洽,李主事除了惫懒和嗦外,也没什么大缺点,老头心底挺好,不时地传授丁晋一些他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尚书省的“为官和生存之道”,虽然未必有什么大用,总是一片好意。而同时,丁晋没有一般年轻人的虚浮骄傲之态,对老人很尊重,李主事经常请病假,大部分工作都是丁晋处理,他也从没抱怨过什么,从这些地方,李主事对丁晋的印象大佳,因此,两人的关系非常和睦,并没有其他房、曹那种一把手和副手闹矛盾的现象出现。
丁晋伏案办公,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因着时代的特点,帝国官员是上班时间很早,下班时间也比较早,大概是后世三到四点这个时间段,大部分官署都到了散衙时间。
在下班前,丁晋照例要巡视各司各曹,一是检查有没有人早退,二是将印章收起来。然后将这些印章重新保管到左右丞的签押内室里,这样,一天的工作也就结束。当然,如果有一些重大急办之事,值班的都事官往往还需要加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