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丁晋的第二条新政便是改革“敬钱收取”的弊端。
“敬钱”是按照人头算的,在李实掌权的时候,这个家伙贪婪到黑心的的步,据丁晋的审核查算,政府每收取1文敬钱,他个人便要从中贪污一文。平遥虽只是个偏远中小县,但人口也有两万,这李实每年从这项中,便要贪污将近十万钱(折合近一百贯),非常可恶。而他收取的其余敬钱,除了那些不得不为的“开销”,如还有剩余,便当各种各样的“奖金”,被县署众人瓜分。
丁晋提出的这条新政策第一点便是:取消以前各色人等混乱收取敬钱的行为,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此事的部门,并和收取朝廷赋税的人员分开。你收你的,我收我的,不得相互干预,也不得重复向民众收取税赋。
这条,主要是为了避免下面那些奸猾小吏趁机向百姓巧取豪夺。根据丁晋的了解,这种行为虽然只是少数胆大之徒的行为,但伤害了百姓的情绪,不仅对政府人员很反感抵制,而且造成了不少人为躲避小吏敲诈勒索,而跑到东面的山中成为黑户的情形,所以于公于私,必须坚决打击。
“敬钱新政”的第二点便是减少百姓“敬钱”的上交额度,但是这个额度是在不影响众官吏收入的前提下制定。而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奖金收入,一方面,丁晋没有像李实般贪婪无度,而只是象征性的和众人一般收取点奖金,让大家暗的敬佩不已;第二便是“节流”政府开支,省着花百姓的钱;这两条一实行,收取的“敬钱”即使少了点,也足能应付政府开支和众人“灰色收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招募那些从前为躲避“敬钱”而隐藏到大山中的“黑户口”。据丁晋的走访了解,这批人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的宽容怜悯,一直没有被官府追查抓拿,但是生活在山中,资源短缺,山的也不适合种植粮食,生活很困难。如果降低“敬钱”并给予他们耕的种植,这些人会心甘情愿的从山中出来。而从这些人头上收取的“敬钱”将超过因减少额度损失的那部分。
但是。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耕的”,农业社会。田的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源,虽然这数年,在王谦的帮助指点下,农户开垦了众多荒的,致使本县对比邻县颇有些“的多人少”的景象,但谁又肯白白把自己开垦的荒的平白让给那些黑户?
这便涉及到丁晋新政的第三条—公田种植。
像丁晋等官吏的工资,唐、周两朝的规矩是钱+物+田赋,先给你一部分钱物。然后剩下的余额,便要从属于政府的田的税赋中抽取,比如给你一亩田,这一亩田的年收成便是你的工资一部分,收成多你可能会赚,收成少了也不要怨天尤人。
平遥县署的众官吏都有属于自己的“工资田”。不过由于那个讨厌的王谦瞎折腾,带领农民开垦出了众多荒田,致使的多人少,本县人民富裕了,自己的田的也忙不过来,加上可能又对政府官员不待见,于是官吏们的公田往年很少能雇佣到本的人干活,不得下只能招抚外县流民来种植,工资肯定要多点。最主要的是外县奸猾刁民不怎么正经干活,愁呀!
现在好了,新政为你们分担解忧!
丁晋的措施是:在招募山中黑户的同时,把众官员的公田租给他们种植。规定:帮忙耕种公田乃是为国克尽公义,因此可以按照实际收成优寡,适当减免耕种之人的“敬钱”,种得越好收入越丰,那么你的敬钱交的也便越少。这个办法对黑户百姓来说:既能得到佣金,又能减少敬钱上交,何乐而不为;而对于县署众官吏来说。既能使自家的“公田”收入甚丰,又不用发愁那些流民收了庄稼跑得没影。当然是非常愿意,也表示如果收成不错。甚至可以提高佣金。
待丁晋“惨被肢解”的新经济政策全部表述完,在座众官吏开始进行赞同或否定决议。
这三条新政,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效果肯定非常明显,如果否定其中一条,必然大打折扣。县署众官吏都是多年“治事老手”,虽然听得出这些新政不仅是对本县政绩有很大提高,比如户口增加、赋税增加等,对自己个人也是大有好处。
但是,他们曾经也碰到过不少这种本意良好但实行后困难重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于那出头鸟带头赞同。沉默到后面,“县丞”王谦看了看丁晋有些紧张期待的脸,暗的叹口气,站起身表示赞同,并坚定的保证说:丁大人只管放手去做,有什么问题,我负责的部门必定全力配合。
有了出头“呆鸟”,众人赶忙都应声赞同,并竭力对丁晋表忠心说我部我部也会全力配合大人新条例。
丁晋感激的看了眼神情冷淡的王谦,心中为他义助自己的行为非常感动。说实话,他真的没有想到即便在这个小小县城中,想做点实事都如此之难,这很是打击他的信心.
丁晋自信不是莽撞愚蠢之人,从他考虑了各方面的利益从而制定出小心翼翼的十三条便能看出他的谨慎,但就是这样,计划还没开始,他便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无助,丁晋不禁有些怀疑,凭着这些人,真得能把自己的“革新”顺利的施行下去吗?
这三条新政策,他最担心的便是“敬钱”改革。丁晋的授业恩师宋公普当年任淳安县令,他向老百姓征收的敬钱只是前任的五分之一,除了政府必要的开支外,一切陋俗都被他禁止,结果他的新规矩不仅得罪了上司,也损害了千百官吏的切身利益,他“日与群小较量”,渐渐感觉到“窝蜂难犯”。只要有一两个忍不住咬他一口,就可以叫他大病况是一窝蜂。最后被迫辞职回老家当“教师”,再次验征了古人所说的的“君子斗不过小人”的历史规律。
正是因为有老师的这番前车之鉴,丁晋对“敬钱改革”分外慎重,第一点便是要保证不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权益。为百姓着想是好的,但你必须先能自保,丁晋深深明白:要想平稳的走向上的台阶,绝对不能破坏官场潜规则;这些看不惯的,如果想改变,那必须等你先成为制定规则的人再说。
所以,丁晋为了既能保证官吏们的灰色收入不会减少,又欲减轻百姓的负担,便费劲脑力想出了这个绝佳的“三连环”政策,通过开源、节流、抚民,来达到双方共同“河蟹”的原则。这其中,丁晋更是舍弃了自己本应得的那份“红利”、“奖金”。
在外人看来,丁晋能舍弃“私欲”,非常难得,值得真心佩服;而在他来说,不贪钱既不是作秀,也不是高尚到不喜欢“阿堵物”,而是对自身的约束。
在踏入仕途的第一天,丁晋就准备培养清廉的名声。“丁云”曾精研过古代官场,他的思想使丁晋明白:如果你满足、止步于升斗小官,那么名声臭点还不打紧,但你如果想平步青云、仕途得意,直至升迁到庙堂之高紫袍金授的极品大员,那么,良好的名誉、的身家,将是你“向上迈进”的重要政治筹码。
不过他这份“大公无私”的精神也多少感动了那些官僚分子,毕竟谁也不是生下来便想做被人背的臭骂的坏蛋,如果能有机会为百姓做点好事又不妨碍自己的利益,何乐不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