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随着张仲景和华佗的妙手回春,应劭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人也从昏迷中苏醒。
刘辩为了医好他的病向张仲景华佗施礼的事情应劭已经知道了,内心感动不已。古来帝王,能为一臣子屈尊的又有几何?
只是应劭不明白的是天子征召自己来京是为何事,为何如此的看重于他。
正在他躺在病床上胡思乱想之际,外面一阵嘈杂,随即一个少年绕过屏风来到他的病床边。
在他迷迷糊糊病重的时候,少年多次来到他的床边探望,应劭一愣后,立即便想起了少年尊贵无比的身份。
“陛下。”
刘辩紧走几步将想要起身行礼的应劭又按到了床边。
“仲远(应劭字)不必多礼,好生歇息才是!”
看着刘辩面色灰白,身体羸弱的样子,却仍然对自己满脸的关心,应劭心里感动,面露愧疚的说道:“陛下日理万机,却为愚臣费心劳神,臣大罪也!”
刘辩微笑着坐到床边,摇头道:“仲远此言差矣,朕视仲远为帝国栋梁,朕的肱骨之臣。若仲远有失,朕岂不是痛折臂膀?”
士为知己者死,刘辩的一番话发自肺腑,应劭早已感动的眼圈通红,默然无语。
有侍者端来药汤走到床边,刘辩不由分说接过汤罐,命人将应劭扶起,自己喂应劭喝药。
慌得应劭急忙说道:“陛下不可。”
刘辩哪由应劭拒绝,一勺一口的将药汤喂于应劭吃了。
应劭早已感动的一塌糊涂,暗自发誓不管天子召自己入京所为何事,自己都要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喂完药汤,两个人又沉默的歇了一会儿,最后应劭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召微臣进京必有重托,望陛下明示,臣好为陛下尽心办事。”
刘辩摇头笑道:“不急,仲远先养好病再说。”
应劭急于为刘辩办事,以报知遇之恩,也不顾身体虚弱,竟挣扎着坐了起来,对刘辩说道:“微臣的身体现在虽无法为陛下分忧,不过脑子还算清明,反正在床上也无所事事,不如陛下将要办的事告之微臣,微臣细心筹划一番,身体好了之后也可更好的为陛下办事。”
见应劭性急,刘辩也拗不过他,命人取一床被垫在应劭背后,无奈的对他说道:“朕却有关国祚命运之事嘱托仲远。”
应劭听刘辩如此说,顿时来了精神,肃然的说道:“陛下有何吩咐,臣必会穷尽心力以助陛下。”
刘辩点点头,只说了两个字:“修法。”
汉代律法最早源于汉初高祖刘邦与百姓的约法三章,天下一统后,汉相萧何又立《九章律》以治天下。其后又有博士管叔孙通制《傍章》18篇及后来武帝时期的《越宫律》、《朝律》等律法,统称为“汉律十八篇”。
从刘邦的约法三章到汉律十八篇,其律法的特点都是轻法,相比较秦律的严酷,汉律则采用宽以带人的方法,使民众感德,缓和了秦代以来政府与百姓的尖锐矛盾。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律法更是揉入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在里面。
东汉的律法沿袭于西汉,大体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近些年来战乱频繁,当政者昏聩,使得律法废弛,盗贼横行。如今刘辩新君即位,励精图治,欲重振律法之威严,本也并不让应劭觉得意外。然而看着刘辩那坚毅的目光,应劭突然有种感觉,当今天子恐怕所图非小。
想到这一点,应劭小心的问道:“陛下想要修什么样的法?”
刘辩微微一笑,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黄门与侍卫都知趣的退了出去,只留侍卫长张韬和胡车儿在一旁保护。
刘辩又转回头对应劭说道:“桓灵二帝怠政,使得律法荒废,盗贼蜂起。其间虽是有宵小居心叵测,但为政者昏庸无能,贪官酷吏横行,才使得官逼民反。如今炎汉已入乱世之秋,当以重典治国。朕欲编修一部律法,上能管天子权贵,下可管黎民百姓,使黎民百姓守法知礼,上位者不可任意妄为。”
接着刘辩又将修订何种律法的大致方向讲给了应劭听,虽然避开了未来改革的一些细节,可饶是如此还是让应劭震惊万分。
原本他就觉得这位少年天子所图非小,可却没想到如此惊世骇俗。光是他开头直接批评桓灵二帝的无道,就已经是违背儒家的子不言父过的道德伦理,令应劭的后背冷汗直冒。
而刘辩一番长篇大论,其大概的意思应劭已经明白他是准备以法治国,摒弃汉武帝以来的儒家治国的道德思想。先不说这普天下迎面而来的阻力会有多大,光是应劭自己也是生在儒家社会里,长在伦理纲常的大旗下,对于刘辩的律法改革难免也有一点抵触情绪。
况且历来的改革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晁错劝汉景帝削番,结果被当成了替罪羊,让砍成了两半;商鞅变法虽然成功了,可最后还是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所以虽然应劭感恩于刘辩,可还是对刘辩的律法改革有些踌躇,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低头不语起来。
刘辩心里也明白此等大事应劭不可能立刻就点头答应,可刘辩心中的大计划从未向魏翊蒋奇之外的第二个人讲过,虽然并没有将详细的计划讲出,可还是将未来改革的大概方向说了出来,若是应劭此时拒绝,自己难道要将这唯一依靠的法学家灭口?
刘辩心里焦急,可脸上还是做出平静的样子,轻唤黄门端着一杯茶进来,坐在一边悠闲的饮着茶,一边等待着应劭答复。
许久,应劭才抬起头,面色犹豫的问道:“古之变法大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乱,到时陛下如何处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辩简短的答道。
应劭未料到刘辩会说的如此简单,脸上表情不禁有些失望,感到刘辩似乎对变法后发生的事有些估计不足,有些仅凭年轻意气贸然行事了。
应劭的表情刘辩看在眼里,只是一些未来改革的详细细节暂时还不能讲明,只好对应劭解释道:“国家积弱至今,已濒分崩离析的危险时刻,如不变法图强,恐大汉亡矣!朕九泉之下又怎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虽然变法必然会伤害某些既得利益者,可朕若做好准备,团结那些变法的受益者,就算有些宵小作乱,那也是疥癣之患!”
“就算最后变法失败,朕国败身死,也好过苟且偷生看着黎民百姓深受倒悬之苦。后世青史名轶我辈必能占有一席之地!”刘辩最后还拿出绝技,向应劭画了一个大饼。
一番话说的应劭也是热血沸腾,虽然晁错,商鞅他们变法而死,但是他们的名声却广为流传,比起个人暂时的荣辱,流芳百世这张刘辩画的大饼,还是让应劭开始心动不已。
不过应劭也没有完全的头脑发热而马上应承下来,而是思考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大汉自武帝以来皆尊崇儒家,以德治天下。若陛下弃儒从法,恐民众只惧国家之威,而不感国家之德,前秦之乱不远矣!”
应劭说的没有错,秦朝就是因为太注重法律的管教,而忽略了德化的教育,《史记》中就曾经讲过:秦法多如牛毛,细密如丝,处处约束百姓,一举一动都有律法管制。在严酷的法制下面,是政府与百姓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百姓揭竿而起,秦朝二世而亡。
刘辩乃穿越之人,自然比这个时代的人更明白这些道理。所以对于应劭的担心并不是没有应对的措施,轻轻一笑,向他解释道:“朕以法治国,并非要废弃儒家,更不会做出那焚书坑儒之事。未来的帝国将会是法儒并重,以儒教民之德,以法规民之礼。法为表、儒为里,外法内儒,外方内圆。朕的法不是为了惩罚百姓,而是为了规范百姓的礼仪,让他们更好的生活。”
待应劭听到刘辩并不是完全要废弃儒家,行前秦的暴政,心里稍宽,对于未来的修法也开始有了信心,逐说道:“陛下为天下百姓谋福,臣也不会甘于人后,愿为陛下驱策,九死而不悔!”
刘辩重重的握住应劭的手。激动的说:“律法之事,今后全仗卿家了!”
光熹二年五月,刘辩下诏征泰山太守应劭为御史中丞,负责纠察百官。并在明堂附近建法学院,招收法律人才,研究大汉修法事宜。
刘辩在朝中大刀阔斧的动作,引起了朝臣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他逐渐偏离儒家规范的行为,让他们深感到不安。朝中士大夫集团开始针对刘辩的行为作出了反击。
士大夫集团中一向以袁隗为首,袁隗不但是身为太傅,还有录尚书事的大权,所以大臣们公推袁隗上书进言。不过袁隗可不想一个人干这事情,便想联络另外几位咨政大臣一起行事。
此时朝廷上的六大咨政大臣中,刘虞请辞,马日磾辞官归隐,虽然后又被袁隗劝说出山,可刘辩并没有让他重新进入朝堂,而是给了他一个弘农太守的职位打发的远远的。至于卢植完全是刘辩的自己人,袁隗干脆忽略他直接找到了太保杨彪的府上。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