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准备。他的属下李儒是这个时代一流的谋士,深谙于权利争斗,对于朝廷士大夫们会有何诡计,大概都有所准备。因此董卓才反应如此之快,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臣董卓奉诏讨贼,以清君侧,如今首恶虽除,但余孽尚存。况有宵小之辈累受皇恩,仗其四世三公而颇有名望,持兵以胁陛下、窥视国器。若臣等返回驻地,恐此等奸佞原形毕露,扰乱社稷。故陛下千万不要听信奸人蒙蔽,而使社稷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董卓说完,在一旁的袁绍不由得勃然大怒。董卓的话完全是在针对他,尤其是什么“仗其四世三公颇有名望,持兵以胁陛下”,摆明不就是在说他。
也不管君前失仪,袁绍当即就吼道:“董卓,你少在此血口喷人!分明是你倚持兵仗,要挟京畿,莫要含沙射影攀赖别人!”
董卓武将出身,常年厮杀于疆场,自然不会有什么涵养,破口大骂道:“竖子安敢无礼!”
董卓声音如雷,吓得在场各个官员胆战心惊。袁绍不甘示弱,与董卓大眼瞪小眼的怒目而视。要不是两人上殿前佩剑已经被摘下,恐怕现在早就兵戈相见。
哇的一声,二人的头上传来了刘辩的哭声。董卓与袁绍一愣,均在内心鄙夷了一下刘辩的怯弱。帘子后的何太后见二人争执,全不顾朝廷礼仪,帝王尊严,气的浑身打颤,怒声道:“身为臣子,全不顾身份颜面,成何体统!”
说完,何太后带着刘辩拂袖而去。
众大臣这时才上前劝慰二人,一直在一旁沉默的袁隗装起了和事佬,说道:“两位皆是国家栋梁,何必互不相让。”
董卓明白袁隗袁绍原本就是一伙的,今天之事有可能就是出于袁隗的授意,不过因为袁隗毕竟身为太傅,且为士大夫中多有名望,董卓也不得不给几分面子,冷声对袁绍说:“我大军在彼,有何可惧。权且看众人面留下尔之狗头。”
袁绍不让,接着呛声道:“汝有大军,安知吾没有兵乎?”
见二人仍旧争执不下,袁隗、王允将二人隔开,各自劝下。
董卓见何太后皇帝都走了,自是也不愿多呆,冷哼了一声,扬长而去。
袁绍见董卓走了仍然忿忿不平的想找回场子,气呼呼的说道:“吾必斩其首!”
大汉光熹元年的第一场朝会就在这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草草结束了,会议的议题探讨大汉帝国的未来已经无从谈起,反而更多的官员对于大汉未来充满了悲观的想法,对于勤王有功人员的封赏也被移到了以后再说。
袁绍回府后,立刻与叔父袁隗紧急商讨今日廷议之事。董卓的嚣张跋扈自然给他留了很深印象,这也使袁绍更加确定陆续开入上西门的董卓军队不会有假,不然董卓不会如此有恃无恐。
袁绍终于开始后悔没有及时对董卓下手,不由得想起了曹操所说的那句“此时不取,恐受其害”的话,如今真的应验了。
只是袁绍虽然觉得羞愧,可是却没有对曹操的先见之明有所钦佩,反而对其妒恨起来。
乱世方显英雄,不知何时起,曾经跟在自己身后的跟班小弟,如今已经风头尽胜自己,超出了掌控。
曹操并不知道袁绍对他的态度已经有了变化,懵懂不知的他此时只是一心忧虑于洛阳的紧张局势,好友骑都尉鲍信怕他闷在家里心烦生病,便和他一起相约出来逛了逛洛阳繁华的商业中心——金市。
虽是出来散心,可曹操还是全无放松的心情,心里挂念的,嘴上说的还是洛阳城内越来越糜烂的局势。
董卓的大军越来越增多,其人也越来越嚣张跋扈,自己曾经的担心一语成谶。虽然有心拨乱反正、匡扶社稷,可兵少权低的他却不知如何去做。
鲍信见曹操忧心洛阳局势,即使出来散心仍然唉声叹气,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此时的他对洛阳的局势已经彻底失望,决定带领麾下兵马返回兖州济北国,再图救国良策。
“本初不听我等之言,坐失良机。如今朝廷局势已烂,我等徒留此地也是无功。久之亦恐董贼毒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如我等出走中原之地,立足于外,静观朝廷之变。即可明哲保身,亦可救国。”
鲍信的话并非毫无道理,只是曹操对洛阳对朝堂还没有彻底绝望,仍然保持着一丝希望,想留在这里看看有没有机会可乘。
就在曹操鲍信两人边走边讨论救国之策之时,在金市的一个偏僻巷弄间,一双精明的眼睛正在偷偷的注视着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