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华这个人别看有时不着调,但作起学问倒是很认真。从高汉这里得了一本《三字经》,经高汉通宵讲解了一番后,第二天就乐颠颠地教起孩子们来了。
还别说,他知识面挺广,在教的同时还能引经据典地多讲些其他知识,比四卫教的强多了,孩子们都愿意听他讲课。
“要是多有几个他这样的启蒙老师就好了。”高汉眯着眼睛琢磨道,也知道这暂时只就是个美好的愿望,毕竟在雪域象汪子华这样有深厚汉学积累的人极少。
自从收养了孩子们,高汉就根据这些孩子们的意愿,给他们每个人都取了汉名,让他们学汉学,就是想从根本上消除原来身世对他们的影响。
何应虚等道人自从知道汪子华长住高汉那里之后,便经常有事没事地来高汉家里串门。
“拿我这儿当茶馆了?当我是店小二儿跑我这里来打听情报还不给赏钱是吧?没看我有这么些孩子要养?”
高汉对众道人的吝啬很不满意,总想找个机会从道人们那里榨点油水出来。但这个时代没有银票之类的东西,道人们不可能一人背一筐金子出门,只有一把剑一些散碎金银,外加一人一个破烂行礼卷儿,所以高汉想榨也榨不出来。
面对一穷二白还过得坦荡自得的道人们,高汉在地上磨了好几圈。
“这个世界什么最价值钱?知识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着一帮道学深厚的人不找机会请教反倒在金银上打主意,俗,真俗!”
高汉狠狠拍了一下脑门儿把自己鄙视了一番,随后乐颠儿地去找道人们请教去了。
道人们是打着教派交流的旗号来吐蕃的,面对高汉的虚心求教不好拒绝,特别是高汉还有功于大唐的情况下。只是他们没想到高汉道家典籍记的比他们还多,就是领会的不够深刻。
玄女对高汉的教育是粗放、填鸭式的,一来是她的伤势不允许她过于精细,二来她是不想让高汉陷入定式,想让他自己领悟。
有这样的学生是任何作老师的福分,在惊诧的同时道人们也忍不住好为人师的天性,耐心地给高汉答疑解惑,这也是这个时代唐人的特点,颇有为天下师表的风范。
这里面尤以张氲最为上心,这老道在这些人里年纪最大,今年已经七十来岁了,但精神矍铄,作起学问来那叫一个精细。
高汉这里把以前很多不理解、但在他们眼里是最基本的东西都弄明白了,并结合唐代以后道门的经典和理论开阔了自己的思路。
在修炼一项上,这个时代的条件要比原世强的多,区别就是灵气或者说元气的存在与否。
元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谁也说不清楚,道家说是先天之气,儒家说是天地正气,苯教说是万物之灵源……反正是各有各的说法。
尽管现在的元气量已经少之又少了,但毕竟还是有的。按高汉的理解修炼就象是采矿,有了正确的理论再找到富矿之地用先进的方法开采、提炼出来,那么修炼之人就能“富强”。反之,有一样做不好想富就是不可能的事,弄不好还有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