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这就是古代的战争之神了。
投石车最多的用途是摧毁城墙,用它来攻击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连发射者自己都没法控制石头的落点,砸歪个几十米在当时可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自从见到斯巴达人退出了战场,换了刘平和王大海上场后,刚安装好的投石车,就没有了发射石头的机会,用它来砸人,砸中自己人的可能性,要远远大过砸中敌人的可能性,所以在此刻,它的震慑作用要远远大于实际用途。
投石车是这样,攻城弩也差不多。
攻城弩和投石车,是这个时代军事上面的重大发明,属于首创,历史上可从来没有出现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借鉴。
历史上任何一个东西,在第一次被发明出来的时候,都是粗糙和简陋的,投石车和攻城弩也一样。
这个时代的投石车,可无法投掷出太大的石头,一颗牛头大小的石头,就是它的极限了,而且发射的距离也不是很远,最多超不过300米,而且在这个距离上投掷出去的石头,只能保证大致的方向,至于石头落地的地点,就谁也不知道会是哪了。
攻城弩的射击距离比投石车要远一些,但它的准度却非常的差,原因很简单,它所发射的长达3米的巨弩,都是人工制作的,从铁箭头,到箭杆,都是工匠自己凭感觉,依经验而制造出来的。
这个时代,还不懂什么叫流水线作业,也不懂什么叫标准化生产,甚至连标准的度量衡都没有出现,完全可以说,只要是一个熟练的工匠,他就一定会有一套他自己的标准,比如攻城弩用的铁箭头,虽然样子都差不多,但A铁匠做出来的,不论是重量,还是长度和弧度,都绝对和B铁匠做出来的不一样。
不但不同的工匠做出的东西规格不同,就是同一个工匠,也很难做出完全相同的东西出来,淬火的程度、铁矿的品质、锤炼的次数,都会造成成品之间有一些不算太大的差别。
铁箭头如此,箭杆自然也一样。
一棵树就能制作出无数根箭杆,可就算这些箭杆不论是长度还是大小都是一模一样,也无法保证每一根箭杆的重量是相同的,因为这些箭杆取自树干上的各个部位,木头的密度不同,重量自然也就不同了,而当时的工匠,可根本就做不出大小全都一模一样的箭杆,直径有个一两毫米的误差,在当时完全是正常的。
每一根3米长的箭杆,它们的木质密度都有所不同,在加上直径也各个不同,它们的重量自然是天差地别,再加上各种规格不同的箭头,使得每一支攻城弩的巨箭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同样一辆攻城弩,一动不动的连续射击两次,50米以内,还能保证两只弩箭基本能射中同一个不算太大的目标,一旦超过这个距离,两支弩箭就很难说能不能射中靶子了,只能保证大致的击中区域而已。
这种情况下,就是再熟练的攻城弩射手,都无法在远距离上保证自己的射击精度,想要射中一辆卡车大小的目标,那么距离就不能超过200米,而想要射中刘平和王大海这么小的目标,那么距离就必须是100米以内了。
100米的距离内,可供三台攻城弩摆放的位置可不多。
温泉关三米多宽的道路,一台攻城弩就已经占了一半多了,自然不能横放成一排,最后波斯人在S形的温泉关道路上,两个比较突出部位各放置了一台,剩下的另一台则放在了一块巨石上,这块巨石两米多高,四米多长,横躺在温泉关上,正是轮回小队从峭壁上劈下的那一块。
一个小时的战斗里,这三辆攻城弩总共就发射了三轮,一共发射出去了九支巨弩。
一个小时并不算短,之所以只发射了九支巨弩,除了刘平和王大海的身手了得,动作太过灵活,机会难抓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攻城弩的操作实在太麻烦了。
九支巨弩,除了射杀了十多个己方的波斯士兵外,连刘平和王大海的毛都没有伤到一根,他们两个的身手实在太灵活了,一直东奔西窜的,对危险的反应也很是灵敏。
不是攻城弩的射手能力不行,主要还是波斯的奴隶士兵战力不够,根本不是刘平两人的对手,连拖住对方两秒钟的时间,好让攻城弩射手进行瞄准他们都做不到。
波斯指挥官在一旁看了这么久,当然知道根本的原因在哪,但他并没有下令停止这种无用的牺牲,而是下令弓箭手部队,对刘平两人所在的区域进行了急速三连射,奴隶士兵无法拖住刘平他们的脚步,箭雨总能吧。
波斯指挥官是残酷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生怕如果没有奴隶士兵在疯狂进攻的话,刘平两人会察觉到不对,从而逃到中门峡谷里,所以他下令弓箭手进攻的时候,根本没通知一直正在参与进攻的波斯奴隶士兵。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