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佃户租种民田,只要向地主交租就行了,田赋则由地主承担。这虽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事情,但是明末的土地向士绅权贵高度集中,士绅权贵不但享受免税政策,还利用各种手段逃避缴纳田赋,所以佃户实际上的负担较轻,吃亏的只是国家财政。
佃户租种官田,在缴纳地租的同时,还要向官府缴纳田赋,地方上的官吏又往往把官田当做敛财工具,设置大量的苛捐杂税,佃户们辛勤耕作一年,最后却入不敷出,食不果腹,所以宁愿去租种民田,甚至纷纷逃亡。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官府收不到足够的钱粮,就不断增加赋税,百姓冻馁饥贫,卖儿鬻女,最后被迫揭竿而起,大量的官田抛荒,严重动摇了大明王朝的统治根基。
在农业社会里,国家却收不到足够的农业税,谈何长治久安?
有明一朝,围绕官田赋税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大明王朝的有识之士为了确保国家的财税收入,想尽了各种办法——降低官田的科则和折色,临时减免赋税,以银钱折征田赋,论田加耗,论粮加耗,官民一体纳粮等等。但这些修修补补的方法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到了崇祯朝时期,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的催化,国家财政终于彻底崩溃,大明王朝轰然崩塌。
(顺便说一句,官民一体纳粮并不是雍正的发明,张居正早就搞过,不过张君正人死政消,一条鞭法后来就变味了,还产生了很多新的弊端,比如从纳粮改为纳银,银两熔铸过程就产生了所谓的“火耗”,进而成为地方官员敛财的手段,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因为明朝制度上存在严重的先天缺陷,所以围绕官田产生的各种问题,连张君正这样的牛人也搞不定。农事是国之根本,看到永宁县的百姓竟然愿意租种官田,还种的这么好,黄宗羲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疑问,拉着唐咏罡问个不停。
唐咏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官田牵扯的方方面面很广,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来龙去脉,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再也收不住了。
唐咏罡虽然年轻,政务上却精明强干,对永宁县的政务如数家珍,完全不像刚刚到任一年的样子,从全县农业的基本情况开始介绍,再说到这些官田的来历,以及如何平衡解决各方面的矛盾等等,因为都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讲述的非常生动,黄宗羲和顾炎武固然听得入神,连王辅臣都凑在旁边,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中!真中!没看出来,你还是个好官啊!唉,俺老家当年能有这样一个县太爷,谁还去当贼!”王辅臣自幼家境贫寒,这些关系到普通百姓的地租田赋,在他听起来更有感触,想起尘封已久的往事,他一阵阵怅然若失,甚至忘记撇官话了,河南乡音脱口而出。
三姓家奴马鹞子,王辅臣本来姓李,小时候家里太穷,被卖到一个宦官家里为奴,吃了不少苦头,可是崇祯年间河南饥荒不断,他的父母最后还是饿死了。
随着李自成的大军挺入河南,王辅臣跟随姐夫参加农民军,因为作战勇猛,在农民军里混的还不错。清野史中说他“如世所图吕温侯像”,长大成年后的王辅臣如吕布重生,相貌英俊,武艺高强,但因为自幼疏于管教,沾染了一身的坏毛病,尤其嗜赌如命。
因为烂赌,王辅臣有一天晚上从他姐夫那里偷走了六百两银子的军饷,然后输了个精光,他的姐夫气得半死,拔出刀子要杀王辅臣,但再牛的姐夫也打不过“吕布”,反而被王辅臣一把夺过刀子,反手捅了他个透心凉……偷窃军饷,杀害上官,犯下死罪的王辅臣只好开溜,跑到姜瓖手下接着当兵,长的帅又有一身好武艺,他很快得到一位王将军的赏识,收他当了干儿子,并且改名换姓王辅臣,成为姜瓖军中的一名低级军官。
乱世之中,几乎人人都有一场辛酸的过去,王辅臣刚刚二十出头,经历却非常坎坷,他就像一只生命力很强的蟑螂,怎么都打不死,却又随波逐流,浑浑噩噩的过一天算一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另一个时空里,王辅臣在大同之战里一战成名,屡屡出城单挑野战,满清巴图鲁无人可敌,见到“马鹞子”来了无不退避三舍,就连北京城里的顺治帝都知道他的大名。清军攻破大同之后疯狂屠城,但是阿济格念其勇猛,不但饶了王辅臣的小命,还把他收为自己的贴身侍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