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0.net,最快更新高校穿越最新章节!

    写这篇长篇小说总算写到了66篇,喜欢的读者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支持。为此,我要将自己最为得意的一篇描写古代明朝故事的论文放在这儿,以此表示对读者朋友们的感谢。

    纵古今,横万里。寻梦于文明之巅,叹人事之沧桑,感秘史之迷离。逝去的明朝隐逸着多少传奇,犹存的故宫又经历过多少巨变?作为今人 ,当翻阅这二百余载的岁月时,历史的厚重感,喷薄而出。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闲暇时,每每翻阅《明史》,未尝不叹息于建文帝(又谥惠帝)(1399年——1402年)的坎坷传奇遭遇。生于秦淮河畔的他,却只晓江风恻恻,而未闻流水汤汤。“天资仁厚,亲贤好学,四载宽政,纾解严霜,靖难失位,千古之憾,君德用彰,懿哉建文”。寥寥数语,应足以概其一生。

    人世无常,千古帝王将宰,道不尽哀怨离愁,诉不清红尘往事。人言繁华易逝,江山易改,谁怜浩淼孤帆一片影,苍穹孤鸿万里鸣。那一声声长叹、无奈、悲愤、凄婉。愁思萦绕心头,惟有倚楼咽苦楚,抚琴抒郁心。

    战火已烧近金陵,皇城虽依旧,群臣皆四散,昔日繁华的宫廷,今日显得分外寂静。他无力地坐在亭中,轻倚栏杆。月华如练,一轮独悬眼前之景,似浓墨倾洒。见得树影婆娑,身旁侍从王钺轻声劝道:“陛下,还是走吧。”看着眼前的景色,他想起自己少时随方孝孺、黄子澄等独专儒学,礼仪仁义,贤德载物,君子之道。如今兵戎四起,所学却无以致用。

    放眼十里,叔父朱棣正率军攻城。战鼓的轰隆声,战士的厮杀声,刀剑的铿锵声,演奏了一曲无比冷酷的乐章!虽是叔侄,不见其半点怜悯。骨肉相残,刀剑亦挥去自如。

    兵刃寒光,生命如芦草。

    亲情,在战场上只是负担。

    的确,朱允炆失败是在于仁慈,而朱棣成功是在于狠毒。

    “靖难之变”之初,长史葛诚曾密报朱棣将举兵谋反,建文帝却言:“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治其事。”已经两军交战了,又下诏:“勿使负杀叔父名。”对于一个要夺自己皇位的人,仍能念及亲情,其仁沥沥可见。

    反观朱棣,《明实录——成祖实录》载:朱棣生于正二十年(1360),正值**与陈友谅激战,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朱棣整日身处军营,时常得到名将徐达、李文忠的指点。耳濡目染之下,他晓畅军事,骁勇善战,谋略过人。在对待自己的敌人方面,朱棣与**行事方式亦如出一辙。登基之后,他诛杀建文旧臣,牵连甚广,其中以方孝孺的诛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死者数万。

    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看着那千疮百孔的断垣,箭矢纷飞过后,谁人能晓,那一阵风卷起的黄尘中夹杂着战马的嘶鸣,那一块城砖上留有传奇故事的痕迹。苍茫中野,一切的一切,无不显露其厚实凝重的分量。

    历史的长河因帝王的传奇而雄浑宽博,俯身掬一捧水,积淀着偶然。但这些偶然,往往是由一些细小客观的沙石所堆砌。建文帝失败的主观因素莫过于仁,但一些客观因素同样不可小觑。正因为它们,才使得河水浑浊,失去往日的欢歌。

    “削藩政策”是“靖难之变”的导火索。时燕王朱棣拥兵数万,且皆为北方精锐之师。随着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这让朱棣最终下定了起兵谋反的决心。

    **时期,因胡惟庸案及蓝玉案所致,开国功臣几被杀绝,良将贤臣殆尽。无奈,建文帝任用李景隆。但此人实为一庸将,致使数十万精兵折戟,一扫其父李文忠之威名。最后竟然叛变,尤为可恨。史载:“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

    战争中往往会有一些不能预料的自然因素。在白沟河之战中,《明史—本纪第五》载:“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后在夹河之战中,朱棣兵力即将消耗殆尽之时,“东北风忽起,尘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风纵击,庸大败”。这两次的自然现象十分蹊跷,鉴于朱棣确有篡改史实的前科劣迹,我倒宁愿相信这是朱棣为让世人信服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刻意添加上的一层神秘朦胧的色调。

    建文帝在财政改革上曾做出过这样的规定:限制佛、道二教寺观所能拥有的免税土地的数量。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