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刘縯率联军10多万之众围攻宛城,城内岑彭县长则率残余的南阳官军拼死抵抗。
经过几次大仗,南阳的官军已经被联军吃得差不多了,包括岑县长本人在内多是伤兵败将,宛城的军需辎
重也很缺乏。
但是,已经负伤的岑县长勇敢地挑起了本应该一个地厅级省辖市市长挑起的担子,完全凭着自己出众的组
织能力和指挥才干,硬是抗住了联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这时候,城外拼命攻,城里拼命守。
城外慕名前来投奔联军的老百姓则越来越多,城里的人员、物资则一天一天减少。
宛城攻防呈现胶着状态。
随着全国形势和眼前战局的变化,特别是队伍的迅速扩大,联军面临着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建立领导体
系,推举最高领袖。
过去联军分成几支各自行动时,由于人数少,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建立组织领导体系的问题倒不突
出,大呼隆走就是了,打得过就很打,打不过就快跑。
大联合以后,由于刘縯个人能力太强,能拢得住大家。
但是,现在不行了,10万大军,要吃喝拉撒、要行军打仗,再单靠个别人的个人能力是不行了,必须有一
个公认的最高首领和统一的组织体系。
举个简单例子说吧,人少的时候,刘縯把大家叫到一块儿,把活儿一安排,大家分头去干就行了。
人多了事儿就复杂了。
即使是几千人往那儿一站,刘縯要是发表讲话,离得稍微远一点儿的也根本听不见他说什么,别说照着做
了。
所以,这个时候,联军的首领们也都感觉到兵多了不好带(兵多而无所统一),必须推举最高领袖、建立
领导班子。
由于前面分析的社会原因,联军将士们一致同意从刘氏宗室中推举一个人当最高领袖,甚至当皇帝。
但是,在推举谁这个问题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问题立即变得很复杂、矛盾立即变得很尖锐。
我们也说过,联军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是“共同的目标,不同的追求”。
虽然在消灭王莽的目标上大家是高度一致的,但在灭他的过程中、以及成功后利益怎么分成,则各有各的
想法。
也就是说,当大敌当前,必须为生存而斗争时,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干。而一旦形势大好,“不
同的追求”就会激化内部矛盾,甚至酿成阴险的算计和残酷的杀戮!
在大家一致同意从刘氏宗室中选人的前提下,候选人也就是几个:刘縯、刘秀、刘玄。
在很多人看来,这么3个候选人中,刘縯希望最大,他的表现十分抢眼,大家都看到了;其次是刘秀,他文
武兼备,也是非常优秀,但由于目前他一直活跃在大哥刘縯的旗帜下,独当一面的机会少,一般人还看不到他
的潜质;最没戏的是刘玄,无德无才、性格懦弱、贪生怕死,前几年投奔平林兵,什么事也显不着他,他目前
弄个更始将军干干,主要粘了是刘氏宗室的光。
这时候,舂陵子弟,也就是所谓的南阳豪杰,以及下江兵的首领王常等人,主张推举刘縯。理由很简单,
无论品德、能力、战绩,还是声望,在联军中没有人能与刘縯相比。而新市兵、平林兵首领们坚决主张推刘玄
,他们是王匡、王凤、张卬、陈牧等。
这个理由就有点复杂了。
当“不同的追求”占上风,特别是在推举最高领袖这样分配权力和利益时,整个联军的首领们实际上就分
成了这样两派:
一派是刘縯、刘秀、王常等人。
他们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远大的目光,为人忠厚严谨、磊落坦荡,无论是政治谋略、组织能力还是军事
指挥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经过了实践的初步检验。
另一派是王匡、王凤、张卬、陈牧等。
在武装反抗王莽官军的同时,他们喜欢放纵,桀骜不驯,乐于抢掠,贪图享受,个人品质不太好,目光也
不是多么远大。
比如,他们在抗击官军、打家劫舍得时候,经常掳掠人家的妻女,在取得唐子乡战役胜利时觉得自己分得
东西少马上提出要散伙,刘秀说服舂陵子弟把自己的东西让给他们后立即欢天喜地,这都说明很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刘縯、刘秀事业心强,有能力,整天忙于工作——调兵遣将、行军打仗;而王匡等人私心
重、工作能力不够、老吃败仗,就躲在后面玩弄权力、琢磨别人。
可以这么简单地说吧,王匡等人舍刘縯选刘玄,不是因为刘縯无能而刘玄优秀,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刘縯
太优秀、刘玄太无能。
首先,刘縯胸怀复兴汉室、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志,能力强、威望高,而且治军严谨、疾恶如仇,他要是当
了老一,王匡等人要想再放纵享乐,肆无忌惮地抢东西、抢女人,将很不方便。
其次,刘縯豪气干云、性情刚烈,不甘居人之下,他要是当了老一谁也驾驭不了,王匡等人将难以左右形
势。
第三,在王匡等人看来,刘玄是替代刘縯的最佳人选,他前几年为了逃避官府追捕只身投靠平林兵,能力
差、官职小,为人窝囊、没有圈子、容易控制,非常适合当木偶和傀儡。如果让他上台,不过是个摆设,大权
还在哥儿几个手里。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来,如果联军择贤能而立,选择刘縯或者刘秀,是符合大多数联军将士愿望的,事实已
经证明、也必将不断证明这是联军的最佳选项。
但是,有一个历史法则这时发挥了作用,导致联军因为这次关键的抉择而步入歧途。
这个历史法则我把它叫做“贤愚错位法则”,就是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缺少健康的选人用人机制
,导致有德有才的贤能之士受排挤、没舞台,而愚钝、顽劣之徒把持权力、控制局面,最后事情变坏。
这有点象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我们稍候再细说。
公元23年2月,正当刘縯忙着干活、在前方紧张地指挥攻打宛城的时候,王匡等人正躲在后方育水之畔的大
营里算计他。
王匡、王凤、陈牧、张卬等人经过密谋,为了便于自己控制和把玩儿傀儡,下定决心立刘玄为皇帝,同时
挖个坑让刘縯往里跳。
他们认为自己较量不是对手,就决定来个先下手为强。
计议已定,他们派快马把刘縯从前线请来,立即召开众首领会议,要求他在立刘玄为帝问题上马上表态。
(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
必须说明的是,这次联军首领会议有点象简装版的“鸿门宴”,与会人员多是王匡等人安排的,而刘縯、
刘秀用着顺手的将士都正在前方干重活:围攻宛城。
这让刘縯措手不及、十分为难。
他很清楚这些人摊牌,实际上就是要来个冷不防,硬压他同意既定方案。
他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同意,那就意味着不仅自己要放弃做皇帝的机会,而且联军的领导权将完全落入这些人手里,联军能
走多远都成问题,复兴汉室大业前景堪忧;如果不同意,就等于公开与这些人对着干,联军贵如生命的团结将
出现巨大的裂缝,也等于公开说,我带领大家出来拼命就是为了自己本人当皇帝。
刘縯毕竟是智勇双全的帝王之才。
他客观分析了眼前的复杂形势,说大家起兵的目的就是消灭新莽政权,目前王莽未除,群雄割据,不少地
方都要拥立刘氏宗室,将来势必自相残杀,反而失去民心。
因此,他建议暂缓确定皇帝候选人。
他说:
“各位将军想尊立宗室,对刘氏后裔来说,实在是大恩大德。但从我愚笨的想法看,不敢赞同。现在我们
的朋友赤眉军活跃在青州、徐州一带,已有数十万(应为十数万)人,听说我们拥立宗室,他们恐怕也要立一
个刘姓皇族,那样的话,必然引起我们内斗。王莽还没有消灭,自己人先打起来,这只能让天下人起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