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项阳和林大海,都不是学历史的,在他们看来,历史也就大致知道一些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而后是唐宋元明清,除了现在热播的一些清宫戏里能够知道一些清朝的事儿,对于宋朝,基本抓瞎,所以,第一件事,赶紧查资料。
两人找了间网吧,从网上浩瀚如海的各种资料里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讯息。
原来煕宁二年按照公元纪法是1069年,属于北宋时期,第六代皇帝。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开始,而后其弟弟宋太宗(赵匡义)上位,再经历宋真宗(赵恒),和辽人定下定澶渊之盟,再后来是宋仁宗(赵祯),仁宗时代可以说是整个宋朝的一个辉煌时期,仁宗在位有四十余年,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名臣良将,象包公,狄青均出自这个时代,宋英宗(赵曙)是个短命皇帝,不是仁宗亲生的,而是养子,被当时的曹太后扶上位时,笼罩在仁宗的光辉下郁郁寡欢,在位仅四年就两腿一蹬见仁宗皇帝去了。
而现在就是英宗的儿子宋神宗(赵顼)在位。大宋历时百余年,期间并无战『乱』,到了他这代,理应是一个太平盛世。可实际上,大宋已经弊病百出,国库收入仅有不到一千万贯,贯什么概念呢,一贯是一千文,一文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毛』钱,一贯差不多是一两银子,也就是说国库收入只有一千万两,如果随便来个天灾或者打一场规模稍大的仗,就会把整个大宋经济给拖垮。而其实,当时的宋朝并不穷,可以说是整个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但是由于赵匡胤的立国之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多出来很多闲官,散官,光拿薪水不干活,还有宋朝保持了规模非常庞大的民兵部队,也就是厢军,凡遇灾害,流民全部编入厢军,百年下来,有上百万的厢军,给帝国财政造成重大压力。而这个时候,地主和官僚阶级还在大肆吞并土地,内部矛盾重重。冗官、冗兵、冗费,将整个大宋朝压得喘不过起来,而宋神宗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如果他是一个守成之君的,还能将现状维持下去,但大宋不可避免的要走向衰亡,也许两代也许三代。国内弊病丛生,燕云十六州流落辽国已有百年,每年还要向辽国支付耻辱的岁币,幸亏得辽国这个时候是个『操』蛋皇帝,不然以宋朝崇文抑武的的立国之策,怕是灭国之祸也迫在眉睫。宋朝,就像一个拿着元宝穿行过市的孩子。
赵顼这个皇帝呢,非常勤勉,也很有责任感,一心想把国家给治理好,但实际上,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一代愤青,想法是好的,但并没有与之相应的手段和能力。[]穿越大宋做诸葛5
话说千年前的北宋皇宫,刚当上皇帝的神宗兴奋地穿着全副铠甲,英姿勃勃地在祖母曹后面前走来走去:“您看我像不像一个大元帅?”
聪慧的曹后一笑,明白神宗不满现状、有改革之念,这番“走秀”正是要寻求自己的支持。她的眼中充满慈爱,但言语十分冷静:“你如能永不贪军功,就是天下臣民的福分。”这就像一盆冷水,泼到神宗头上。
望着怏怏走开的神宗,曹后长叹一声。她想起了自己的丈夫、过世的仁宗。13岁当皇帝时,仁宗已喜怒哀乐不形于『色』、驾驭臣子于不动声『色』。而眼前这个20岁的天子却把什么都写在一张脸上。她不知道这样热血冲动的皇帝主导的改革,会把朝廷变成什么样子。
年轻的赵顼,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他一心想一扫百年积弊,在即位之前已闻知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并“由是想见其人”,因此即位不数月,就让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寄以治国安邦的厚望。神宗对王安石的器重,引起了在朝老臣的不满。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本该辅佐新帝,有所作为,然而见神宗提拔新人,却坚辞相位,出判相州。神宗问:“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韩琦说:“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表明了他反对王安石执政的态度。元老重臣富弼在罢相位时,也不同意任用王安石,而推荐了文彦博。对此,神宗或以不答相对,或以默然置之,坚持了自己的想法。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侍读孙固等也都以王安石“护前自用”、“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理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面对种种阻挠,神宗不以为然,力排众议,于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果断地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委以重任,从而揭开了变法图治、富国强兵的序幕。但是可惜由于赵顼的政治能力幼稚,王安石的『性』格缺陷以及意识局限『性』,变法不仅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反而成为小人钻营的空子,培养了一批如吕惠卿、蔡京一样的巨『奸』。
项阳穿越过去的年代正是王安石开始变法的时代,项阳看了很多很多资料,总算对当时的历时人文有了些了解。
实在太可惜了,经济政治上虽然近代的中国被西方列强压得抬不起头来,但千年前的宋朝,绝对是整个地球上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的日本女人甚至以怀上宋朝人的孩子为荣,宋朝的大钱更是周边国家的硬通货,当时一个看城门的小吏的资产可以地上欧洲一个小贵族。文化上,宋朝书画瓷器等,都是各国王室收藏的珍品,而且名人辈出,苏轼、黄庭坚、王安石、欧阳修等都是那个时代的重量级人物。可惜在科技上,沈括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科技巨匠,由于当时的社会偏见,技术官员不受重视,除了儒家之外,其余皆是奇『淫』巧技,难登大雅之堂。军事上,虽号称八十万禁军,四百万的厢军,可惜禁军编员严重不足,吃空饷现象严重,而且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战斗力与开国时期的禁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厢军就不去说它了完全是农民部队。但即使如此,只要指挥得当,庞大的军队基数也足以震慑周边宵小。可实际上,由于赵匡胤得国不正,他自己黄桥兵变,抢了柴家的天下,对所有武人都不放心得很。采取了一种将兵分开的策略,只有到打仗的时候枢密院才会安排将领,而且打仗必须按照枢密院定好的方略进行,不可逾越。可以想象,一帮从没打过仗的文人,拍拍脑袋就要指挥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何能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