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循矩今日显然着意打理过。他身上冬袍虽然还是素日喜欢的蓝色系,却将素净的浅蓝换成了更显庄重的湖蓝。头上也不再只用简单的竹簪固定发髻,而是加了一只银冠。腰上没系别的金玉饰物,他只挂着御前行走学士白玉腰牌。
这么一捣饬,武令媺觉得李循矩凭添了三四岁,显得人成熟稳重,没有半分毛头小青年的浮躁之气。不过话说,她家小表舅好似从来都挺老成。
迈着稳稳当当、不疾不缓的步伐走到讲课书桌后面站定,李循矩默不作声向殿内众人看了数息,双手撑在书案之上,清朗且饱含力量的声音响彻整座大殿。
“民乃国之基础!”
“民以食为天!”
“若不能饱腹,则民不安。”
“若民不安,国之殿堂地基松动。”
“地基不稳,殿堂如何能长久屹立于世间,经受风吹雨打而不倒?!”
武令媺偷眼去瞧皇帝老子,只见老头子嘴角含笑,眼中神色颇为满意的样子。那么,李循矩这破题前言应该得到了皇帝的赞同。
只不过,李循矩的这个论调不算新鲜。无论是在鸿博书院还是文宁殿,武令媺都听过相似的课程。小李舅舅要用旧瓶装新酒,那要花更多心思去琢磨才行哪!
认真往下听讲,武令媺渐渐落心。李循矩的这堂课,确实是老调新谈。但他的论述内容重点在于经济杠杆对国家运势看不见摸不着却有可能造成巨大影响的不容忽视作用。另外还加上百姓趋利,大多数人只关注眼前得利却不能放眼未来、以致得不偿失的事件分析。
除了重申民以食为天的基本内容和强调经济作用以外,他还特意指明,民众教化程度不够,眼界不开阔。就很容易短视,分辨不出真正的利害关系,被重利诱惑就会跳坑中计。哪怕君王英明,民众也有可能因自身行为而酿成大祸。
所以,李循矩呼吁要在大周普及教育,最好是能让国家出钱广建学堂,从幼童起不断提高百姓的教育程度。将国之基础夯得更坚实更牢固!
武令媺对李循矩真是刮目相看。他提出的最终论调分明就是她的前世义务教育的理论。也许李循矩此时还没有真正弄清楚向百姓普及教育究竟会给国家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他的理由也还浅薄,但他能有这样的觉悟。就证明他的思想已经走在了这个读书人精贵尊贵的时代很多很多人前面。
果然,哪个位面都有真正的天才,他们闪烁着明亮光彩的思想火花是推动时代不断向前进步的巨大力量。如果皇帝愿意采用李循矩的理念,逐步在大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武令媺相信。一代两代人或许还看不出太大改变,三代以后。大周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识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会由量变引发质变。若是大周子民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教育,说不定他们当中就会诞生陈景润、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就能用有本位面特色的科学理论武装古老的大周帝国。推动文明进程。
然而,李循矩的想法对除了武令媺以外的殿内其余人来说不亚于一场巨大地震。若是那些贩夫走卒也能出口成章,这让自诩文人雅士的读书种子们情何以堪?最关键的在于。读书人一多,读书人便不精贵了。地位自然也要下降。
李循矩这是在触动整个士子阶层的根本利益哪!武令媺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在心里直叹气,小李舅舅再显得老成,毕竟骨子里还是冲动热血的青年人。义务教育固然好,却要分清现实,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缓缓图之。他这样一股脑地把理念掀出来,实在太激进太急切了。
不过呢,皇帝老子的反应颇堪琢磨。武令媺又偷偷看了皇帝两眼,觉得老头子平静的神色里隐藏着几分激赏。他也许不赞成李循矩的冒进,但对提高百姓教育程度的说法还是不反对的。只要掌握好教育方向,百姓的愚昧能够少一些,或许有利于君王的统治。需知,忠君爱国洗脑也是一种教育。
殿内议论纷纷,李循矩垂手肃立,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一场狂风暴雨般的问诘。不过也许是皇帝在场,以往很热烈的殿内问难活动始终处于酝酿阶段。
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无论是两殿先生们也好,还是殿内众学生也罢,他们再有不满,此时皇帝与玉松公主在座,就不会主动来为难自己。非得有出头的椽子先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