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漏的记载脑中,问最后一个问题:“按小二哥你这口气,城中很多人都欲从商致富,如此长久以往,难道不怕城外的耕地,无人在耕作?”…。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后患。人都有贪和懒的两个弊病,有了钱,谁还愿吃苦种田?
“家中的婆娘,我父亲、母亲都可以种啊,这耕地乃祖宗留下的基业,以后都要一辈子传下去给子子孙孙的,谁敢不要,谁敢不种让它荒芜了?”店小二有些不解的看着徐庶,他心想,我这没读书的下人都懂的抛弃祖宗土地,是大不孝之罪,你这读书才子怎会不明了?
“太守大人有令,凡是本郡百姓,家中有地者,无论地之多寡,若非天灾人祸之下,无法播种,任何人,每一户都不得荒地在家,但凡怠慢祖田者,两年以上不播种,以大不孝祖宗之罪论处,荒芜几亩地,那些地统统官府收回,重新分配给肯耕种之人。”
店小二指出了朱魁防止百姓只从商发财,却不再种地的策略。
“此令一出,谁人还敢将祖地弃之一旁,哪怕城东郭四发了家,还不一样的老老实实的顾他人来给家中耕地,律令中说了,每人名下的祖地有人种就好,却不管是谁种的,你雇人种也是一样的。”
“不过太守大人还下令,不准置奴,自律令下达起,凡是新佃农皆行契约法,做工而算。”
店小二的回答,让徐庶大感那朱魁的聪明,何其智慧,想到这么一个后招,祖业、祖地,大汉四百年,以孝治国,孝之一字,一言、一行早就深入人心,如今之下,人们如不遇到生活无以为继,还真没人想丢弃祖宗的基业,无论如何都要保之,这也算一种迷信,人们相信只要祖宗的地在,自己的子孙就能永永的传承下去。
这一律令下,一切不过从自家耕种换成了请耕种,这真是好算计。
不过这江夏倒是一郡之地,江夏兵马皆在朱魁之手,也是因此,他才能如此轻而易举的推行自己的政策,这般的四处劝商,让百姓富裕,另一边设法用恩威让百姓不得不维持田园继续的耕种着,这法也就一郡之地可以尝试,若换一国怕是难以一下推行,不过以小地慢慢推广,而到天下,这也未必没有可能。
徐庶想着,若把一个国家比喻成一个人,那农便是人体的根本,乃是血肉、肝脏,而商业则可比喻成人体的脉络,今江夏根基稳定,而脉络大畅,这反复滋补下,则根基必然更加的殷实,如此人也就必然的更加的强壮,有力,难怪乎,我这一进江夏城,便感一副欣欣向荣之态。
这朱魁昔年幼时,那张纮传他以儒、法、道三家学说,糅合以行自己的治国之说,让人大为惊奇,说他幼儿怀才,我本以为他会深究此三家的学说,进一步的深研,形成自己的经典,不想我去小觑了他,原来他的目光如此之广,看到的却是春秋百家之学问。
御百家之法,熔于一炉,不拘一格,这才是他心中的天下法。
这般想法在徐庶脑中来回游弋着,当下便有,我得遇明主之感,如此受百姓拥戴者,如此有才华,又有势力根基者,如何不是明主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