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徐光启的所说让高邦佐心中起伏不定,工商之利,仅仅半年时间已经让他看的清清楚楚,的确是一门重利行业。全\本//小\说//网\而江南之地那些富庶无比的盐商海商吃得肚腹滚圆,其中蕴含的巨利,即便是他也有耳闻。
“徐老师这番学说,与那张居正改革之策完全不同,短期来看虽然会令一些工商行业损失一定利润,但是长期来看却是适合共商发展的,那些有眼光的大户自然能够看得出来,不至于反对,而那些看不出来的蠢货,即使反对也无用。老师此学,貌似是糅合了儒家与黄老之学,又有所创新,这等学说如果公行于世,未必便不能再造一个圣人!”高邦佐思忖着。
高邦佐也是文人,也有自己的理想,他既然不能成为圣人,成为颜回子路那样的圣人门徒,却也足以史上留名了。
腊八晚会上,朱由崧不但准备了大锅的腊八粥,还请京师名匠打造了一些绚丽的烟花,并且请了几个杂技卖艺的和唱戏的戏团,给这些人表演,也算是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生活。
朱由崧朱常洵都在与民同乐,而徐光启高邦佐却在一边详谈了起来,当然主要是高邦佐在听,徐光启在说,徐光启将他心目当中的国家模型给设计了出来,不过究竟如何改革,他还并无头绪,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于是他决定将永平府作为实验地点,并且争取福王爷和皇上的支持。
高邦佐是完全支持他老师的意见的,而这个条件对福王爷有利,他自然也不会反对,有了福王支持,皇帝自然也不成问题。
不过他们并没有马上提出什么变法改革的东西来,毕竟万历皇帝一亲政就推翻了张居正的变法,对于变法,当今皇上是有些敏感的,他们是从教育开始的,只要教谕出一批新思想新思维的士子,变法改革自然水到渠成,而且在徐光启看来,当今明朝的教育现状非常有问题。
原本明太祖时期的州府县学的地方教育机构和国子监太学机构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后来却因为国子监的没落,州府县学也成了名义上的机构,教育属官名义上是当地童生秀才的座师,实际上大部分读书人都是自己攻读,能够接受指导的人少之又少。
反而当地的读书人接受地方宦绅的资助和进入私学学习却是习以为常,这就造成了考取进士之后,那些士子并不会对国家朝廷抱有什么感恩之心,反而会对原本资助他们的豪门宦绅感激肺腑,这种心态在朝中也就形成了齐楚浙党和东林党,东林虽不以地域为限,不过实际上仍然是那些资助士子的豪门大户的代言人,这一点与齐楚浙党并无分别。
徐光启和高邦佐的参考了朱由崧的意见,他们提出的方案是健全州府县学,建立以校园为授课地点的学校,州府县学教授基础而全面的知识,而国子监则分科教育,明经明算明法明史这些隋唐时期的科举分类全都加进去,不过徐光启在后面却仍然想要把经济学和自然科学加入其中。
徐光启也明白让经济学和自然科学进入学子的课程并不容易,经济学名字虽然好听,经世济民之学,不过其中句句不离金钱利润,像这种充满铜臭的学说,很难想象会有哪个士子接受,而自然科学更是奇技淫巧之根源,那些理学家虽然也不少人喜欢格物之术,不过那只是副业,就像是诗词歌曲一般的,想要将这些东西搬到学堂,压力必然是巨大的。
好在现在朱由崧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试验田,让公司里的工人孩子能够入学,现在公司里的工人大约有一千多人,日后扩建人数会更多,现在每个工人大约有二三个孩子,日后经济状况变好,能够养活的孩子会更多,他们教的学生也会更多,几千孩子一起入学,都赶得上国子监当年的入学情况了。
一千多孩子的教育,教材方面,他自己就能够编纂,但是却缺少老师,有高邦佐的辅佐,他可以调用永平府的州府县学的教谕训导,但是相比一千多人几个门类的教学,却是杯水车薪。而且这些人只能进行经史方面的教育,算学上面,可以抽调审计师来做,再请上一批落魄书生作为西席先生,其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只能让这些人兼职了。
时近年关,也不可能安排这些人入学,因此徐光启和高邦佐主要将时间用在建设校舍和培训老师,而朱常洵则要安排押解银子进京了,这次一共二百二十万两白银的红利,再加上十万两的户部赋税,一共二百三十万两白银,几乎是岁入的一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