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远处的刘家大屋上空,正在燃起冲天的大火,姑塘镇整个夜空都被它给映红了。肖雄遥望着这副情景,感叹不已:
“唉,真是可惜了,这笔账要算就要算在小鬼子们的头上。这么好的一座围龙屋,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正当他感慨之时,船上一个队员忽然大声的叫了起来:
“司令,队长,曹继敏不见了!”
“什么?让这狗汉歼跑了?快点去找啊!”李明华着急的喊道,他连忙跳上了那只关押着曹继敏的渔船。果然,那捆绑曹继敏的绳子被扔在了船舱里,他的一双皮鞋也扔在了那儿。
“什么时候跑掉的?”肖雄问道。
“不清楚,估计走了一会儿了。肯定是从水里跑掉的,因为他把他的鞋子丢在船上,没有带走。”
“便宜这家伙了。算了,没时间找他了。大家赶紧扯起铁锚,我们还是赶紧撤退吧,别等曹继敏把鬼子给带来了。”肖雄立即命令道。
肖雄带领着别动队以及胡茂赏的星子游击队趁着鬼子现在正乱成一团、自顾不暇的时机,划船迅速离开了谷山湖。由于鬼子在菇塘吗头的船艇都被胡茂赏带人给破坏了,湖上一时还没有危险,因此肖雄他们的船队比较顺利的沿着湖边划走了。
大队人马最后来到了白鹿乡附近的珠琳湖边。队伍就从易家湾附近上了岸,渔船由水上游击队的队员们划走了。然后,大部队就沿着僻静的小路直奔白鹿洞而去。
这段路程不长,他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白鹿洞书院。此时,天已经亮了。
来到这儿,肖雄就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就像进到了一个世外仙境一般。这儿曾是他流连忘返之处,这里印满了他求学时的足迹。
他领着大家缓缓地轻悄悄的行走在书院的小径上,生怕打扰了先辈前贤的清修,恐怕打搅了朱子圣贤的沉思。他边走边如饥似渴似的饱览这山谷中的美丽景色,陶醉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
白鹿洞书院坐落于庐山五老峰南约10公里处的后屏山南麓。书院群山环抱,北靠后屏山,西依左翼山,南迎卑尔山。一条清澈的溪水蜿蜒着从门前而过。书院里面是泉清石秀,古树参天,茂林修竹,环境十分优美。书院外有华盖松、回流山、独对亭、枕流桥、蹲鹿坡等一些著名的景观。
溪涧怪石嶙峋,涧中的石头上以及附近的山崖上面镌刻有许多的大字,其中有朱熹书刻的“白鹿洞”、“枕流”、“自洁”等字。这些佳景妙处,亦是美不胜收。
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元年间,李渤隐居在这里读书,养了一只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来人们把这里叫做白鹿洞。
再后来,南唐朝廷在此设庐山国学,书院历经沦桑,屡兴屡废。一直到了南宋朱熹知南康军的时候,才得以兴盛起来。
白鹿洞书院位居全国四大书院之首,虽然它不是皇家园林,但它是素朴的,庄严的,它是读书人向往的文化圣殿。
肖雄行走在这样的庭院之中,那颗曾经烦躁的心此时变得异常的清明、古朴。他对每一位先贤的神位或画像或雕塑,包括丹桂亭中的那两株桂树,都一一揖拜,表达心中的崇敬之情。。
明伦堂是当年白鹿洞书院授课的讲堂,肖雄驻足在它面前,徘徊许久。外面悬挂的“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那幅对联,让他联想起当年这里讲堂里教者君君、习者咿咿的动人情景,学子们聆听着大师的登坛布道,享受那种至情至圣的泽福……
而此刻,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伤感的静寂。是社会的凋敝,尤其是曰寇的入侵,才使得当年的文化圣殿却变得如此颓败的境地。
肖雄来到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石碑前,用手仔细抚摸着上面的每一个字,在心里默诵着上面的每一句话语。就是这一部学规,它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教育史。正是因为有了这部学规,这座庭院才登上中国古代书院的第一把交椅,可以睥睨天下书院。
肖雄尽情遐想着,这里除了李渤、朱熹、陆九渊、王阳明这些杰出代表,还有多少的读书人也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了这座庭院,并一茬接一茬地营建这一文化场所,打造出了一个特有的圣殿,将内心最干净最纯洁的部分交给文化。他们在这儿是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是看云听雨,抵掌闲论在文化的长廊中?抑或是在清澈的溪流边、在林中摊开一册书阅读,琅声成诵,吐息如兰?偶而古道上响起马蹄声,他们骑着马,身边有书童随从,欲外出欣赏浪漫山花?或许他们在书院里还得自耕自种?
在这春天里烟雨蒙蒙的清晨,在这美丽而又庄严的文化长廊中行走,就如同在一个迷宫之中穿行,里面有着数不清的历史之谜和文化典故。可惜的是曰寇来了之后,书院损毁严重,到处是战火后遗留下的断垣残壁。荒草萋萋,满目凋零,令人徒增伤感。
忽然,心情愤激的肖雄高声朗读起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
而其所以学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那高昂铿锵的声音在白鹿洞的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