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0.net,最快更新风波定大唐最新章节!

这才迎来登临九五的一朝。这种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韧性,恐怕即便与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或汉中王刘备相比也不遑多让!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他,在刚抵达灵武的时候,还没等郭子仪、李光弼的大军集结完毕,就急匆匆地派了一个纸上谈兵的房琯带兵出征。结果在长安附近的陈涛斜一场大败,生生葬送了珍贵的四万多兵马……这种草率和颟顸,即便是当年的秦二世胡亥或隋炀帝杨广恐怕也不过如此……

    这一次,他竟然只因为听了某些人的一面之词,就极端草率地赐死了一位优秀的儿子——建宁王李倓。

    李泌敏锐地感觉到,站上了权力巅峰的李亨的内心已经起了某种微妙的变化,而他对自己皇位的危机感才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

    包括太上皇李隆基在内,广平王和建宁王以及所有可能危及他皇位的人,都被李亨在有意无意间打上了“假想敌”的标签。

    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多年来所承受的那些巨大压力在他心中造成的无可弥补的创伤,这就是让那颗黑暗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的土壤。

    李泌想起来,天子李亨曾在不同场合问过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拜建宁王为大元帅,如何?”

    “册封张良娣为皇后,如何?”

    “册立广平王为太子,如何?”

    对于这几个问题,李泌都给出了客观、理智的建议。

    他认为名义上的大元帅还是应由身为嫡长子的广平王李俶来做为好,否则一旦是建宁王立下了不世之功,也难保没有人不会撺掇他发动一次新的“玄武门之变”,到了那时候,大唐势必陷入一场新的兄弟相残的悲剧之中。

    而在皇后和太子的册立问题上,李泌认为应该先缓一缓,等太上皇主动发下诰命为好,那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否则,那边的叛乱还没有平定,这边就着急“封妻荫子”,恐怕会在政治上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得不偿失。

    这三点建议,李亨最后都听从了。

    然而,李泌也洞察到了他藏在这三个问题之下的真实意图——他急切地渴求从各种形式上不断的巩固自己的帝位,不让太上皇李隆基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其实,李亨这样做也并非杞人忧天。就在他北上灵武之后,太上皇李隆基在成都也没闲着,直接任命永王李璘领四道节度使,出镇江陵府,把江、淮地区的租赋牢牢控制在手中。

    只不过,自幼在深宫内长大的李璘完全缺乏政治智慧,在一夕之间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几个党羽的煽动,他竟然忘乎所以起来,违抗天子李亨命他向西入蜀的圣旨,反而率大军沿江东去,让所有人不得不猜想他有效仿东晋割据江南的意图。

    果然,在遇到沿路地方官员的质问之后,李璘便悍然发兵攻击了吴郡、广平、当涂等地,引起大唐的江淮大后方的巨大震动。

    天子李亨大惊,忙任命谏议大夫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让他与江东节度使韦陟、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等一起剿灭永王的叛乱。

    在东北、西北两大军区积累了多年军旅经验的高适果然不负圣望,他与来瑱、韦陟在安陆召开了誓师大会,催动数万大军水陆并进——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将叛乱平息!李璘与他的儿子李瑒也都死于乱军之中。

    那些曾经跟随在李璘身边的官员也都被杀的杀,贬的贬,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李太白——他本想跟随永王平叛,怎想到反而稀里糊涂成了“叛军”的一份子?所幸人家也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望笼络人心而已,故此也不曾给他什么重用。

    后来,多亏了元帅郭子仪在天子李亨面前求情,愿意拿自己的爵位替李白赎罪,这才救了“谪仙人”一命,只将正在长流夜郎路上的李白特赦罢了,这是后话,暂按下不表。

    李璘的生母早亡,从小是由兄长李亨带大,李亨也对这个小弟弟如亲生儿子般看待,在他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

    如今,兄弟两人却在权力魔杖的操纵下反目成仇,最终不得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这无疑又给李亨早已伤痕累累的心头又狠狠补上了一刀。

    从那以后,李泌明显感觉到天子李亨对太上皇李隆基采取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父子之间那一堵本已开始融化的冰墙陡然变得更加坚硬、寒冷了起来……就在不久前,李亨还突然降旨,将据说与太上皇走得很近的大将李承光斩首,理由是“问责潼关之败”——可谁都看得清楚,随哥舒翰在潼关大败的还有很多将领官吏,比如王思礼、高适等人……却都不仅没有被问责,还都得到了抚慰和升赏……

    更可怕的是,李亨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甚至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

    李泌曾坦诚地将自己的意见分别告知了建宁和广平二人,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许多龃龉都是因为当事人遮遮掩掩,彼此猜忌造成的,故此,他更喜欢把话说在明面上,这反倒会让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果然,广平和建宁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都表示赞同他的理智和客观。

    二人还都各自向天子李亨表达了愿意将个人得失放在一边,先一心一意平定叛乱,一切等“克复两京,迎太上皇还宫”以后再说。

    李亨听了他们的表态后只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便从此再未提起。

    没有人知道,是不是就在那时他心中那颗黑暗的种子就萌发了可怖的毒芽,又长成了枝丫扭曲的毒苗?

    而没有如愿登上皇后宝座的张良娣一定是满心愤懑的,但这个女人在表面上丝毫没动声色,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现,什么时候该隐忍,什么人惹不起,什么人可以除掉。她已经隐忍了这么久,真正的面纱却几乎从来没有摘掉过。如今她也有了皇子,她需要为自己的儿子做一番打算。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牺牲掉任何人,她都在所不惜!

    李泌知道,要不是自己曾因为一件事意外认识到了这条“美女蛇”的真面目,恐怕仍会坚信张良娣是一位识大体、顾大局,如当年的长孙皇后般贤惠的女人:

    张良娣诞下皇孙后,太上皇李隆基特意让人从成都送来一个“七宝鞍”赐给她。那是一副镶嵌着黄金和七种珍贵宝石的精致马鞍,是太上皇从长安宫中带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宝物之一。如今李隆基千里迢迢派人将它赐给了张良娣,既是为褒奖她在北上途中对儿子照顾有加,也是为表彰她诞下皇孙的功劳。

    那日李泌来觐见李亨,正巧看到了这副宝鞍,问明原委后,李泌诚恳地劝谏道:“这的确是件宝物!可如今四海分崩,皇家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配如此奢侈的鞍具,否则必然招惹祸患。圣人不如命人将鞍上的珠玉宝石取下来,交给库吏收藏起来,以便将来奖赏有功的将士。”

    李亨听了点点头,正要吩咐手下人去办,没想到内室却传来张良娣尖声尖气的声音,揶揄道:“哎呦!先生自称山人,一贯与世无争,如今却如何管到奴这里来了?咱们都算是忠王府的旧人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何至于此?”

    言罢她又冷笑了几声,满是讥讽之意。

    纵然李泌神机妙算,又怎能料到这妇人在室内偷听?挨了她一顿抢白,即便他养气功夫了得,也不禁窘得面红耳赤,呆坐在那里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

    李亨见状,脸色一愠,呵斥道:“先生是为江山社稷打算,你一个妇人懂得什么?”

    室内却无了声息,显然是张良娣正在用沉默表达她的态度。

    李亨又安慰了李泌几句,命人将那副七宝鞍收归国库,正在这时,他听到门外廊下有人在低声啜泣,过去一看,正是建宁王李倓。

    李亨问他为何,李倓一边用衣袖抹着眼泪,一边笑答道:“儿臣本来还有些担忧叛乱难以平定,现在见陛下如此从谏如流,虚心待下,相信距离陛下扫平逆贼,迎接太上皇返回长安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故此儿臣喜极而泣。”

    当时,李泌清晰地看到李亨的脸上先是一沉,紧接着又转出一副笑脸来,当着自己的面勉励了建宁几句。

    少顷,他听到内室传来“吱扭”一声门响和“咣当”一声重重的摔门声,显然是张良娣已经气冲冲地从后门走了。

    从那以后,张良娣又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对先前的不快只字不提。而李泌却发现李亨虽然对待自己仍如先前一样亲近,但对建宁的态度却有了一些莫名其妙地疏远。

    建宁也感觉到了这一点,还曾经找到李泌诉苦,说不知道为何,张良娣和李辅国两个人勾结起来在圣人那里攻讦中伤于他。

    那天李倓似乎饮了酒,微微有些醉意,还气呼呼地说要将父皇身边的两个小人除掉,把李泌吓了一跳,慌忙奉劝他不可造次!

    他给建宁烹了一壶酽茶,又耐心劝了他好久,才算平了李倓胸中的怒气,慢慢清醒的小伙子也为自己的酒后失态说了过火的气话感到内疚。

    现在想起来,如果李倓这番话被别的什么人听去,又传到张良娣或李辅国的耳中,再被他们添油加醋告发给李亨的话,那株毒苗就一定会在恶意中伤的霏霏淫雨中迅速开枝散叶,变成了李亨心中一棵再也难以拔除的剧毒之树!

    ……

    李泌就这样静静地想着,在一直昏睡的天子李亨身边盘膝打坐了一夜,一直到暗夜褪去,东方既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