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道:“行,明天就让她去南山,洛姑娘精通药理,可以去医学院和我那六阳侄儿交流一番。”
癸丑年伊始,万物皆新。
洛雨荷到了南山医学院,与张六阳一起,按照张鹤龄给的方法开始研究青霉素的提炼,同时,医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
毛宪清、贺东来、杨怀瑾三人已经进入闭关状态,每日研究八股文的破题技巧,饭食都是有人专门做好了送到房子里。
弘治六年二月丁酉,大学士刘健祭拜先师孔子,三日后,钦命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陆简为会试考试官。
举国学子齐聚京师,三年一次的会试大考正式开始。
科举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最重要的途径,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八股文一无是处,坑害了无数的读书人。但是,凡事都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事后诸葛亮都是废话。
就说科举制吧,如今只知道科举害人,却不知科举是当时最公平的选拔官员制度,现如今我们将公平、平等看作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在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公平二字实在是一大进步。
而且,科举制给了普通民众上升的阶梯,让百姓也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当中去,这样一来,无疑是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大明朝每一届会试录取大约三百人,这三百人是从童试、院试、乡试,再到会试,层层选拔出来的,会试之后,还要经过一道殿试,由皇帝钦点,可以说是全天下顶级的人才。
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会试结束,到了放榜的日子,张鹤龄带着自己的三名门生前去看榜。
第一名,江西汪俊;
第二名,南直隶毛澄;
第三名,贵州徐穆;
……
第十一名,贺东来;
……
第十七名,杨怀瑾;
……
三名弟子皆榜上有名,张鹤龄还是比较满意的,一门三进士,也算出人头地了。
回到府上,毛宪清带着两位师弟行了礼,先谢过师恩。
对于毛宪清来说,人家本来就是有名的学子,张鹤龄虽然挂着恩师之名,实际上没教过他什么东西,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督促他多刷题,但是一篇八股文写出来,好还是不好,张鹤龄完全不懂。
若是论一论天文地理、科学常识,张鹤龄自诩比这些的古人高了一百个档次,但是八股文,这玩意简直太难了。
一提起八股文,相信很多人脑海里立马想到的便是诸如“禁锢思想”、“死板僵化”之类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些问题在八股文上是确实存在,而且是显而易见的。
八股文有一套严谨的写作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是全文议论的重点,且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为八股,八股文即由此而得名。
科考时,题目由四书五经中选出,考生代圣人立言,不得自行发挥,围绕题目按照八股文格式进行写作,除此之外,还要严格遵守字数和声律的要求。
只看这一条条的要求,已经够让人头大了,但是,你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来,而且还要有文采、有逻辑,观点清晰,立意明确,行文之间还要有气势,这就很考验人了。
什么,写不出来?
很抱歉,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在这种苛刻的要求下,考官亦可快速做出判断,若是开放性思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个考官的主观性太强,对于考试结果很难达到公平公正。
在明朝历史上,包括后面的清朝,很多读书人因八股取士变成了只会作八股的书呆子,他们只顾埋头四书五经与八股,知识面狭窄,不光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正如中说的,“辜负光阴,白白孚迷一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不过,这种现象毕竟只是一部分,朝廷通过八股取士选出来大多是顶尖人才。
只看八股文本身,内容空疏,对于治国理政而言没什么帮助,这一点统治者也很是清楚。朝廷之所以八股取士,其中的关键并不在于通过八股文治国安邦,而是通过这样的考试难度,从众多应试者中选出可堪造就之才,由国家进行下一步培养和锻炼。
能够在这种难度的考试中取得成功,便足以证明此人并非等闲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