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0.net,最快更新八角镇之子最新章节!

    以唐伯强的观察,这类医生有一个共同的、很突出的特质,他们都很善于与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属沟通,对待病人及其家属们态度温和,从不恶言相向。更令唐伯强佩服的是,这些医生往往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回答病人及其家属的提问,令一些看似复杂的医学问题在他们的嘴里变得简单易懂起来。这样的病情解释,一下子拉近了医生与病人间的距离,让病人对医生产生一种信任甚至依赖感,他们对医生的依从性也惊人地高。

    这样的思考也同样地被唐伯强贯穿于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使唐伯强慢慢变得善于与同事和病人沟通,不惧怕批评,勇于接受批评和各种挑战,勇于承担责任,心胸也因此越来越宽广起来。

    这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你的观念对,方法对,心态对,一切的问题都会被你慢慢地克服,人也会在克服各种问题和困难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唐伯强的工作上手很快,不管科室的人怎么看,怎么想,有一点他们是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唐伯强的专业水平比很多刚毕业的医生都要好。分析病情时逻辑思维十分严谨,哪怕最后的诊断不一定正确,但别人很难从他的分析发言中找到毛病来反驳他。

    在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最能以公开的形式考验一个医生水平的,莫过于每周三上午的主任查房和每周五上午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了。

    第一种情况对于唐伯强而言可谓毫无压力,因为在新桥市人民医院的实习已经反复多次证实了唐伯强的能力。每次周三的查房,唐伯强都很流畅地将自己所分管的几位病人的情况的各种细节详细地作出汇报并对一些特别的病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进一步的处理设想。专业的人一听便知道唐伯强在这些病人身上所下的功夫不浅,当然这些表现也令冉主任深感满意。有一次,冉主任对于如此熟悉自己病人的唐伯强来个“突然袭击”。在他看完一个结核性脑膜脑炎的病人后,突然对唐伯强说:“唐医生,你来看看这个病人的眼底并将你看到的情况告诉大家。”

    冉主任每次查房到看眼底环节,站在电源开关旁边的人都会迅速地将灯关掉。用他们的话说,看眼底需要在暗的环境下才容易看清楚,所以每个周三查房总会有一个“黑灯”的环节,等冉主任看完眼底,灯才会再度亮起。对于这样的处理,唐伯强不以为然,以在新桥市看大量的眼底的经验,病人在适应自然光或者灯光的情况下,再以眼底镜所发出的光去照射,病人的瞳孔缩小反而没那么厉害。但唐伯强看见这么多人在跟着冉主任认可并实施这样一种做法,自然不好提出异议。

    听见冉主任让自己看眼底,唐伯强心知肚明,这是冉主任在考自己。周姐曾经对他说过,神经内科能够独立拥有自己眼底镜的人只有三个,除了冉主任,剩下的就是卓主治和另外一位张小凤主治。换而言之,其他人想学习看眼底都很难找到眼底镜,因为他们是不轻易将眼底镜借出去的。

    唐伯强不动声色,走上前去接过冉主任递过来的眼底镜,以一种标准的持眼底镜的手势,趴在躺在病床上的病人的身边熟练地看了起来。奇怪的是,这个时候竟然没有人想到要“黑灯”这个环节。事后周姐说,她当时被冉主任的举动吓着了,谁都看得出来他想考你或者为难你,因为周姐也自认看眼底的技术还不过关。看来,等着看唐伯强出丑的人不少。

    这个病人的颅内压比较高,而且持续的时间长,高颅压导致眼底改变的特征十分明显。当唐伯强将这个病人的眼底改变,包括在相当于时钟几点钟的位置有出血点等一五一十地向着冉主任描述的时候,冉主任显然感到瞬间的愕然,随之而来的是他那标准的看似满意的笑容,边笑边点头说:“不错,很好,描述得很全面,很准确。”

    每周的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会对于每一位医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考验你的知识面,考验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考验你对边缘学科的了解与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讨论,按照冉主任的规定,每一位医生都必须参与,都必须发言,这样的方式会逼着每一位医生在讨论前都会竭尽全力去查找资料和熟悉病人的一切情况。从一开始到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开始,唐伯强便认为,这个制度将会使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技术得以持续发展并终将在整个医院脱颖而出,成为医院的专业强科。日后的发展证实了唐伯强当初的判断没有错。

    唐伯强对于这每周一次的例行讨论会是十分重视的。每次讨论,不管是不是讨论唐伯强分管的病人,他都十分积极地准备,除了重新仔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认真地分析入院后的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剩下的便是思考和跑图书馆查阅资料以验证他的思考或者思路是否正确,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唐伯强到医院工作时间不长,医院和医学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对他很熟悉,甚至破例让他借阅一些不外借的书籍,深知这些书籍珍贵的唐伯强自然对此心存感激,每次阅读完后都按时归还。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确实不容易,疑难病例更不容易了。错过一些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或者患者对治疗反应的分析都会将你导向一个错误的诊断,迷信前人的诊断也很容易将你的思维局限在一个狭隘的空间令你走不出来。于是乎,在讨论环节大家便各抒己见,唇枪舌剑,甚至争得脸红耳热,**味十足。

    唐伯强也许是刚走出校门,涉世不深,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受到读书时老师的影响。在读书期间,带教老师总是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讨论甚至争论,然后追踪病人最后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正是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下,唐伯强慢慢地就养成了这种喜欢讨论、争论和追踪病人最后诊断和治疗结果的习惯。所以,每周的病例讨论中,都少不了唐伯强这一张嘴,而且就像在学校一样,依然保持着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演的习惯,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最后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诊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