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七二六章谈艺
这次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字画并不多,但是有两幅明代仇英仇十洲的画,弥足珍贵()。
由于刘一民一再向部队灌输保护文物的观念,战士们对缴获的古玩字画都ia心保管。说来刘一民都有点吃惊,这两幅画是从日军一个中尉身上搜出来的。那家伙把画轴缝再军大衣里,也不知道他行军站队时是怎么办的。
这两幅画一下子就把几个艺术家的目光给吸引住了,一个个弯腰站在桌子跟前,屏住呼吸,细细观赏。
过了一会儿,就听张大千说道:“不愧是明四家之一。大家看,这幅《松溪论画图》,画的是长松茂林的溪水边,两个高土缘溪岸席地而坐。画面上的高士一身白衣,神情高远,显得飘然出尘。旁边放置一座古琴,书画多卷,仿佛正展卷赏玩。身后树下有石桌,上置茶饮之具,一童扶树干正取溪水,另一童则持扇生炉,烹茶飨客。林木夹叶为多,干不多皴笔,然妙在转折自然,一枝一叶,无不与实景契合。以淡墨分树干暗面,自能厚重。岩石用斧劈,尤能擅用湿笔,和水摔之,先以浓墨皴成,立即以清水接染,绢地不吸水,故能产生含u溶和的意趣。坡岸细草萋i,岩石染e赭、绿e相间,bo纹的流动无碍。一笔一画、一点一染,都显示了仇英的工力。无怪董其昌虽然崇南眨此,对仇英也实是拱手拱服。”
傅抱石接着用手指点着画面说道:“大家再看这幅《莲溪渔隐》。画面上,田庄围墙前,一方士携童徐行,纵目观赏四野景e。只见宅前渡头旁,大树环绕,绿荫浓密。树下泊舟,正待主yu发。庄屋堂轩配置清明。一水之隔,在密林簇拥下尚见茅舍渔罟,近处作坡岸岩石,绿树相倚,依风轻曳。中景又见田亩,溪岸水畔,荷叶田田。岸间密林攒簇,村舍散落,ia桥相通,行人往来,一派江南夏日情景。山头不作巨嶂涉崖,峰峦平起,云雾显晦,可谓深得董源潇湘图的ji神。图用绢地,岸及屋舍用赭墨分染,以草绿作树,近处榴叶见用石绿提醒。坡岸和远山,用石青和石绿淡淡分起,山头ia树,再以苦绿攒点,细细观赏,如对真景,有世外桃园之想。”
这两个人说完后,其他人跟着就讨论开了()。
张大千对郭沫若说:“能不能给刘师长商量一下,让我把这两幅画临摹下来,带回去让学生们观摩观摩。”
他们说话的声音不ia,刘一民也听到了,就走过去说道:“大千先生要临摹,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个要求,请大千先生临摹后一定注明是临摹。否则,以大千先生的功力,很可能以假lua真。”
郭沫若和张大千都嘿嘿直笑。
刘一民又说:“我们八路军一切缴获都归公,这些缴获的字画都是从辎重团借出来的,大家鉴赏后还要缴回去。大千先生要临摹,让唐星樱同志带你去。将来等我们胜利了,建立了国家大博物院,这些画作都会jia给他们收藏展出,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
张大千不由多看了刘一民几眼,心道这**八路军的干部眼界到是i开阔的,日本人都快把中国占完了,刘一民竟然还想着等胜利后建国家大博物院。看来,抗战应该胜利有望。
等艺术家们欣赏完,就把他们抗战军兴一来的代表作品拿了出来,请刘一民品评。
刘一民原来生活的时代,和平繁荣,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培养。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说法,任何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琴棋书画什么都让孩子学。刘一民这人天资聪颖,又能持之以恒,学东西快而且领会深透,从ia到大,除了练了一身高深武功外,还真的是琴棋书画样样ji通,他父母在人前提起他,嘴角都是笑意。
这几个艺术家不但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巨匠,而且都是为抗战奔走呼号的爱国志士。象徐悲鸿,就是刚从香港、新加坡回来,他是去那里办画展为抗战筹款的。
傅抱石此时是郭沫若的秘书,跟随郭沫若经历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时许多宣传作品都出于他的手笔。这个时候,他的《明末民族艺人传》已经出版,由郭沫若作序()。
刘一民首先翻开《明末民族艺人传》,入眼看到的就是郭沫若的序言,只见里面写道:“北京破后,直至清顺治初期,若干书画家在异族宰割下之所表现,窃以为实有不容忽视者,文湛持兄弟、黄石斋夫u、史道邻、傅青主乃至八大、石涛诸名贤,或起义抗敌,或不屈殉国,其人忠贞壮烈,固足垂千古而无愧,其事可歌可泣,一言一行,尤堪后世法也。兹民族危难,不减当年,抗战建国,责在我辈。”
看到这里,联想到汉jia文人们为虎作伥的丑恶行径,刘一民不禁击节赞道:“郭沫若先生不愧是和鲁迅先生比肩而立的新文化运动旗手,堪称我国新文化运动双壁。鲁迅先生去世前到西安参观,我曾有幸陪同先生到大雁塔、华清池一游。不意今日又在这盛产名酒的双沟镇幸遇郭沫若先生一行,开卷既闻忠烈之气,大受教益。郭先生,请恕我不喊你郭厅长、郭主任,喊你郭先生或沫若先生,这是我内心里对你毁家抗战的无尚尊崇。你发动文艺抗战,表彰民族气节,鼓舞我**民团结抗日,功在国家,功在民族,攻在千秋。沫若先生,一会儿我们好好喝顿酒,表达八路军将士对勇赴国难、投身抗日的文艺战士的尊敬和感谢!”
郭沫若早就听说八路军教导师长刘一民是能文能武的少年英雄,刚才见面的时候见刘一民喊他郭沫若先生,还以为刘一民不了解自己的背景,不愿涉及政治之争,专e探讨艺术。这一听刘一民说毁家抗战,郭沫若忍不住集想起了留在日本的妻儿,唏嘘不已,眼眶也有点湿润,大有遇到知音的感觉。
傅抱石见刘一民首先看的是自己的书,赶紧说道:“刘师长,这书篇幅稍长,一时半会儿看不完。请你先看大家的画作吧!”
刘一民闻言合上了书,开始仔细地观看画家们的大作。
这些艺术家都是历史上蜚声中外的大家,每个人的作品拿到刘一民原来生活的时代都是国宝。不过,这个时候正是东西文化相互jia融的发轫时期,中国人想学西洋画的立体、光影、人i,又没有西方文化的底蕴,画西洋画画的还稍显稚嫩()。中国传统绘画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有点没落。这些艺术家们都处于探索阶段,象黄宾虹、徐悲鸿,都是在画西洋画的同时,也画中国画,还想着怎么样把二者融合起来。象张大千,那是一边画一边临摹,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声。
刘一民看了一会儿,见艺术家们带来的画作都是自己的ji心之作,或油画或国画,山水人物,ua秋月,应有尽有,都是非常宝贵的作品。不过他们到八路军根据地后的作品,大部分画的都是冬日的沂e山水景致和苏北、皖东北风光,另外就是倪华、唐星樱、赵ia曼、晶晶的人物画,连和儿都成了画家笔下的ia八路,穿着ia军装,两眼黑白分明,活灵活现。、
刘一民不知道这些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良苦用心,见画上除了落款就是赠送倪华等人的字样,心里觉得怪怪的。
不能说画家们画的不好,你看画面上的倪华,有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形象,有做手术时的形象,有披着长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看得刘一民都一阵痴i。
最后,刘一民的目光定格在一副《运粮图》上。这幅画画的是绥远抗战时为前方将士运送公粮的场景,上面有田汉先生的题诗:“烽烟处处忍凝眸,此是存亡危急秋。一队a驴千石麦,粮宦昨日过包头。”
“一队a驴千石麦,粮宦昨日过包头”。刘一民轻声yi哦几遍,这才转身问郭沫若:“沈逸千先生来了没有?”
一个三十来岁的画家闪身而出,说道:“刘将军,我就是。”
刘一民指着《运粮图》说道:“沈先生,这幅画是什么时候作的?”
沈逸千回答说,这是绥远抗战时期的作品,是为了声援傅作义将军和他率领的抗日将士,1937年3月曾在南京举办“援绥艺展”,这幅画是其中的一幅。
刘一民点点头说道:“傅作义将军是全民族抗日英雄,沈逸千身背画夹,餐风lu宿,为战士们写生作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