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答湖南日报记者蔡栋问
易中天
……
问:湖南人有什么特别的呢?
答:……我走的地方比较多,接触的人也多,发现湖南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往往都是个性很强的人。www.Pinwenba.com这个特点在湖南本土可能不一定很明显,湖南人成堆么!但在外地就很突出。这种“德性”是从哪里来的?我看就来自朱汉民先生一再提到的那个“蛮”字。湖南人是不怕“蛮”的。就说那个龙应台,走到哪里,就把旋风刮到哪里,言人之所不敢言、不能言,很有些蛮劲呐!湖南有句土话,叫“霸蛮”。又霸又蛮,这才能张扬个性。我很赞同朱汉民先生的看法,湖湘人士并无一般书生那种柔靡、纤巧之风,总是充满着豪迈、刚勇之气,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用兵打仗,扎得硬寨,拼得死命,兼书生意气和武侠豪气而有之。所以湖南人做起事来说起话来,不但坚韧不拔,而且痛快淋漓,往往一下子就把话说到了底,把事做到了位。读湖南人的书,听湖南人讲话,常常会有这种“又霸又蛮”的感觉。比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是做文章,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这话就只有湖南人毛泽东才说得出来。别人说,就算意思差不多,也会说得比较“温良恭俭让”。湖南人却没有那么多拉拉扯扯。你还在拐弯抹角咬文嚼字,他那里已经一把辣椒放了下去,受不受得了他可不管。湖南人,霸蛮得很呐!
问:你认为“霸蛮”是湖南人的特点?
答:是。霸蛮是湖南人的性格,也是湖南人的精神。陈独秀有一篇文章,叫《欢迎湖南人底精神》。通读下来,你会感到他说的就是霸蛮。陈独秀是安徽人,他不会说这两个字,但我们湖南人自己能体会出,是不是?你想吧,曾国藩一介儒生,从来就没打过仗的,却领兵出征,屡败屡战,最后打出个“无湘不成军”来,是不是霸蛮?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不向沙俄让寸分,是不是霸蛮?蔡松坡以弱抗强,率两千子弟兵和十万袁军死战,是不是霸蛮?毛泽东带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深入不毛,扭转乾坤,是不是霸蛮?就连王船山居瑶洞四十余年,写成等身著作,没有霸蛮的精神怕也不行。实际上,湖南人的许多性格,比如朱先生的访谈中提到的倔强、刚直、任勇、坚毅、豪侠、强悍,以及“特别独立之根性”,都可以总而言之曰“霸蛮”。“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是霸蛮;“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也是霸蛮。霸蛮不是霸道,不是野蛮,是坚忍不拔,是果敢刚毅,是不怕鬼,不信邪,“打脱牙齿和血吞”,“不到长城非好汉”。
原载《湖南日报》2002年1月4日,略有删节。
问:那么,湖南人的这种“霸蛮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答:毛泽东早在1920年就说过:“呜呼湖南,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蔡、黄,邦之模范。”曾即曾国藩,左即左宗棠,蔡即蔡松坡,黄即黄克强。至于鬻熊,则相传是楚人的祖先。也就是说,湖南人的精神,可以追溯到楚文化,但主要彰显于近现代,并集中体现在曾左蔡黄(其实也包括毛泽东)这些先驱人物和领袖人物身上。近现代以前,“湖南人物,罕见史传”。好不容易有个名叫刘蜕的湖南人在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中了进士,还要被称为“破天荒”(“破天荒”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刘蜕虽然破了天荒,真正让国人对湖南刮目相看,还是在清代咸丰、同治之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这是一拨;谭嗣同、唐才常,又是一拨;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又是一拨;然后是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任弼时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所谓“湘省士风,云兴雷震,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杨昌济先生语)。其实,早在道光年间,邵阳人魏源即已应林则徐之请,编成了被日本维新志士奉为至宝的50卷《海国图志》。日本人能够取得明治维新的成功,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应该说也有我们湖南人一份功劳。可以这么说吧,自魏源始,中国就进入了一个“湖南人的时代”。所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没有湖南人参加的革命不算革命”,便都是对湖南人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高度肯定。
问:这里面又有什么原因?
答: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咸丰、同治之际,我们这个“天朝大国”已国势衰败,风雨飘摇,内外交闲,四面楚歌,可以说是天都快塌下来了,非得有人霸蛮顶住不可。此后一个多世纪,都是中华民族的非常时期,也是特别需要霸蛮精神的时代。想想看吧,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间,中国人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其中哪一件是轻而易举不必霸蛮的?没有吧?那么谁最霸蛮?湖南人最霸蛮。这可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湘人也”。这个时候,我们湖南人不挺身而出怎么行?难怪谭嗣同要说“万物昭新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了。
问:也就是说,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在这时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湖南人也就大显身手脱颖而出了?
答:正是这样。因此,只能说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在近现代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它的形成则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
问:请问在这个长远的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无非生存环境与文化传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这地方,古称“三苗”。山高路远,地老天荒,历来是远离中原的“化外之地”,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杂处之所。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湘省连遭战乱,人丁锐减,十室九空,于是有了大规模的两次移民,即民间所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韶山毛氏先祖毛太华就是移民湖南的江西吉安人。山民有刻苦强悍的习性,移民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都要筚路蓝缕忍辱负重,因此他们都得霸蛮。他们也都要通婚联姻相互提携,所以他们的后代也霸蛮,甚至更霸蛮。不霸蛮,活不下去呀!
问:你说的这种情况,其他省份也有。比如福建,古称“闽越”,广东,古称“南越”,也是山高路远,地老天荒,也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以及外来移民与当地土著的通婚联姻,为什么“霸蛮”不是福建人、广东人的精神?
答:我想这恐怕就要归结为文化传统了。福建、广东和湖南的文化传统不同。从文脉上讲,湖湘文化继承的是楚文化的传统,而楚人是比较霸蛮的。楚人原本是“南蛮”,周人管他们叫“荆蛮”,因为他们远离中原。湖南就离得更远,战国时才被楚人占领,要算是“蛮中之蛮”。然而楚人霸则霸矣,蛮则蛮矣,智商却不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