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0.net,最快更新大宋枭途最新章节!

    …

    可能是看出了蔡仍的不凡,觉得可以在蔡仍身上追加一下投资,梁秉聪不仅将霸王枪送给了蔡仍,还给蔡仍挑了一顶四棱镔铁盔和一套锁子乌铁甲。

    这套盔甲,并不是宋甲,而是西夏青堂羌打造的夏甲。

    是。

    在这个时代,大宋比西夏要先进很多。

    可有一样东西,大宋怎么都比不了西夏。

    这样东西就是战甲——这个时代最好的战甲,没有出在大宋,也没有出在大辽,而是出在西夏,出在西夏的青堂羌。

    青堂羌擅长用冷锻技术锻打战甲,整个打造过程,完全不用火,而是冷锻之。

    此甲,现在的人都管之叫瘊子甲,而后世的人则习惯管之叫冷锻甲。

    成品,披在身上,又轻又稳,刀剑箭矢,急不能透,甚至就连宋军的神臂弓都难以射穿它。

    梁秉聪送给蔡仍的这套四棱镔铁盔和锁子乌铁甲,就是这样的宝甲,而且还是个中极品。

    在冷兵器盛行的现在,一套这么好的宝甲,对于一员武将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蔡仍也正好借此机会,又与梁秉聪去樊楼联系联系了感情……

    ……

    次日。

    蔡仍备了一份厚礼前往谭稹的府上拜会,恭贺谭稹高升。

    蔡家的招牌还是很管用的,尽管来恭贺谭稹的人很多,尽管蔡仍只是一个小小的、不入流的指挥使,可谭稹还抽出了一盏茶时间好好勉励了蔡仍一番,临了还送给蔡仍一柄平头无镡短刀作为回礼。

    这种平头无镡的短刀名“着袴刀”,当它按在长柄上时为“拨刀”(即明代小说《水浒传》中常常提到的朴刀),单独使用时叫“畲刀”。

    谭稹送给蔡仍的是没有长柄的畲刀,是一件很实用的贴身兵器。

    蔡仍对谭稹很是感谢了一番。

    结果,等蔡仍从谭稹家里出来,就见好几个来往谭稹家的人都佩戴着跟蔡仍款式相同的着袴刀。

    蔡仍上前一问,才知道谭稹手下的武官几乎人人都得了一把着袴刀的赏赐。

    蔡仍这才知道,敢情谭稹根本就不是高看自己一眼,而是广撒网多捞鱼大范围的笼络武官。

    ……

    大宋的经济水平很高,社会风气又远比从前自由开放,再加上摊上一个极其喜爱歌词诗赋与玩乐的皇帝赵佶,再再加上词人们本就喜欢用艳词来品评妓女们的才貌,久而久之,经验愈加丰富的文人骚客们便开始对比起了各家的各个妓女的优劣高下,谓之“评花榜”,进而也就诞生了所谓的花魁。

    而此时东京汴梁城中的花魁有二,一个是李师师,另一个是赵元奴。

    公认的,李师师和赵元奴,不论相貌,还是才学、品行,都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而且,李师师和赵元奴都出自于樊楼,这也造就了樊楼之名。

    其实——

    李师师原本不姓李,而姓王,她本是汴梁城里一个叫王寅的染布匠的女儿。

    李师师的母亲刚生下她不久便去世了,王寅用豆浆代替奶水喂她,没想到竟使她活了下来。

    王寅为了让李师师平安长大,按照当地的习俗,送李师师到庙里举行舍身入寺庙的仪式,因为做活佛弟子的在风俗习惯上都被称呼为“师”,王寅便给李师师取名叫作“师师”——王师师。

    王师师四岁的时候,王寅因为为朝廷染布延期入狱,后来就死掉了,王师师也就成了一个孤儿,幸被樊楼的李婆婆收养,从此王师师便在樊楼里住了下来,也改姓李,叫作李师师。

    等李师师长大,不仅模样儿长得俏丽,技艺也出众,声名渐渐地越来越响,后来渐渐成为东京城里有名的艺伎。

    不过令李师师名声大噪的却是著名的大学士秦少游的一诗——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而令李师师的名字响彻古今的则是,她一个歌妓竟于几年前被当今皇帝赵佶看上了。

    现如今,李师师虽然才只有区区的二十一岁,可她已经达到了一个从事娱乐业的女人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

    可……李师师并不快乐。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一个歌妓能得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垂爱,当真是古今罕有之事。

    可李师师的悲凄其实也就从赵佶的到来而开始。

    赵佶为李师师居住的小楼题名“醉杏楼”,李师师的一切使用物件全都用黄缎子盖上。

    虽说这让李师师的名气更胜从前,慕名来拜访她的人也越来越多,出手也越来越大方,可皇帝的女人又有哪个吃了熊心豹胆的真的敢碰,不要命了?

    是。

    赵佶认为,论才、论貌、论人品,后宫嫔妃无一人能及李师师,套用赵佶的原话就是:“假如从你们嫔妃当中挑出一百人,把钗环饰卸下来,换上素妆,让她同样打扮,混在一起,任何人都能一眼认出她与你们的不同,她那种气韵风采,不是仅仅能从面貌和身段上的美去体会的。”

    只可惜!

    赵佶到底是皇帝,又坐拥佳丽上万,哪能经常来看李师师?

    另一方面,因为李师师歌妓的身份,赵佶又不愿纳李师师为妃。

    李师师终究难免成了孤家寡人,独守着醉杏楼,夜夜听别的粉头们打情骂悄男欢女爱,而她只能遥望宫禁,李清照的这《凤凰台上忆吹箫》,则成了李师师的写照,仿佛就是为李师师量身所写的诗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李师师自然是需要倾诉的对象。

    而从小跟李师师一块长大、性格又好的赵元奴无疑就成了最佳人选。

    李师师也因此跟赵元奴的关系越来越好,甚至将赵元奴当成了她的亲妹妹。

    加之李师师整日无所事事。

    结果就被李师师发现了一件很反常的事——一件发生在赵元奴身上的很反常的事。

    近几日,也不知赵元奴是怎么回事,竟然到处送东西。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