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陆游将金人称之为“胡儿”,说你们这帮“胡儿”也太自不量力了,竟然想着长期占领大宋的国土,现在你们遭报应了吧!是天意让你们大败,是天意让我们大宋取得胜利。陆游为什么将这次胜利称之为天意呢?其实,这次宋军能够胜利,还真的是沾了天意的光,金人在进攻宋朝的时候按理说应该是齐心协力才对,但偏偏在这节骨眼上闹内讧。陆游在诗中提到的白发将军就是当时在均州的知府武巨,他趁金人闹内讧的时候,率领军队向北方进军,一举攻下西京。
那么,这次宋军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对陆游的命运有没有改变呢?可以说,只要宋高宗在位,陆游想要翻身几乎不可能,因为宋高宗很不喜欢理由的那张嘴。他讨厌陆游隔三差五的给他说抗金的事。这么说来,只有宋高宗不做皇帝了,然后下一届的皇帝如果又不像宋高宗那样,陆游才有可能翻身。
还没说,机会真的来了,来得有些让人笑意不已。为什么这样说,宋高宗应该是最高的决策者,但在战后任命官员的一件事中,让他丢尽了面子。具体说来是这样的,这次宋军能取得胜利主战派功不可没,因此主战派的实力大增,宋高宗亲自任命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被他们给否决了。这还了得,皇帝说话都不作数了?主战派为什么要反对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呢?
我个人认为是杨存中的性格所致。杨存中虽说是杨家将的后代,也曾战功显赫,但是这个人为人谨慎,对宋高宗惟命是从。为人谨慎没错,不过,对宋高宗惟命是从这点就跟主战派有冲突了。为什么这样说,你想想,宋高宗是什么人啊!一遇到事就想着逃,让江淮一带的军权给只会对宋高宗惟命是从之人,那可就麻烦了。因此,出于“一种安全考虑”,主战派是不会同意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的。
宋高宗觉得自己很没面子,这简直是对他极大的侮辱。为了挽回面子,找个台阶下,宋高宗决定禅位,将皇位让给了太子赵眘。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即公元1162年,太子赵眘即位,改元隆兴,史称宋孝宗。
宋孝宗即位后,陆游是激动万分,以前在他老爸的手下干得很是窝火(宋孝宗赵眘并非宋高宗赵构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养子,关于这一点,这里不再详述。)上不了战场就罢了,还要被贬官,这太让人压抑了。后来,陆游曾作诗表达当时的激动心情,“呜呼!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三山杜门作歌》)
陆游说,我这心是经过风雨的摧残历练,会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屈,只要您孝宗皇帝一句话,我陆游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都不怕。既然陆游如此这样激动,那宋孝宗的反应如何呢?
每个皇帝即位为了笼络实力,都会提拔跟随自己的一批人。宋孝宗也不例外。他要启用一批有实力,有才华又值得信赖的人。现在有一个问题是,陆游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小臣疏贱”。一个跟皇帝关系疏远的小官,怎么就被宋孝宗给看上了呢?陆游能被宋孝宗看上主要有以下三点:
1、朋友哥们上司的极力推荐。陆游的朋友周必大在宋孝宗面前时常说起陆游。周必大的仕途比较顺利,最后做到官居丞相,被封为益国公,他非常关照陆游,特别是在宋孝宗即位后。与之同时,陆游的上司史浩和黄祖舜也大力推荐陆游。史书记载,“善词章,谙典故”。(《宋史·陆游传》)
特别是史浩,这个人很牛叉,他是宋孝宗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为赵眘能立为太子有汗马功劳。在完颜洪亮举兵南侵的时候,赵眘曾上书要求上战场,这无疑犯了他老爸宋高宗忌讳。因为,当时宋高宗是决定御驾亲征的。现在你赵眘上书要求上战场,是不是有其他的企图啊!果然,宋高宗十分生气,这时史浩跟赵眘出了个主意,说你赶紧再写一份奏章表示谢罪,说自己这样做没别的意思,是为了跟随父皇的御驾亲征,为父皇的安全考虑。宋高宗看了奏章后,转怒为喜,并把赵眘呆在身边去了建康,之后又立他为太子。
2、陆游有真才实学。这个无需置疑,陆游才学那绝对是很牛皮的。再者,他还是曾几的得意门生,在诗坛的影响力可不小。有一次,宋孝宗问周必大,说当今诗人里面,有谁比得上李白啊!周必大回答说陆游。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周必大是不是信口开河,为了朋友吹牛皮。还真不是,陆游有一个外号叫小李白,在宋朝,作为一个诗人,陆游的地位绝对是跟李白在唐朝时一样的。连同时代的朱熹都很佩服陆游,在《答徐载叔赓》中有这样一句话,“近代唯见此人,为有诗人风致”。朱熹说在他认识的人里面,只有陆游才是称得上风范与气质二合一的诗人,并说陆游的诗“在今当推为第一流”。(《答巩仲至》)此外,陆游在历史方面也是行家,他曾撰写了著名的《南唐书》。
宋孝宗在召见陆游的时候曾对陆游进行全方面的考验,问及的内容涉及诗文、历史、政治以及军事,陆游对答如流,观点独到。《宋史·陆游传》记载,“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3、陆游绝对值得信赖。“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这样的话不是谁都说得出来的。尽管这首诗是陆游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死后才写的,但这绝不影响到陆游说这句话的真诚性。我们纵观陆游的一生,便可知道。
这样说来,陆游绝对是宋孝宗即位后会重用的人选之一了。确实如此,宋孝宗在召见陆游后,便被直接赐为进士,不用通过科举考试就及第。获得这样殊荣的在宋孝宗时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陆游,另外一个就是尹穑。对此,《渭南文集卷五·辞免赐出身状》记载,“惟是科名之赐,近岁以来,少有此比:不试而与,尤为异恩”。这说明了什么?至少可以说明宋孝宗对陆游是多么的信任,不用考试直接就及第了进士。
此外,宋孝宗在即淳熙十六年,即公元1189年,亲自下旨任命陆游为礼部郎中,属于正六品。这是宋孝宗禅位前任命的最后一位官员,如此恩待陆游,可见宋孝宗对陆游是多么的看重。
那么,陆游在宋孝宗期间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他不是一直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吗?宋孝宗会不会像他老爸一样主张“求和”呢?
3
可以说,宋孝宗是南宋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了。换句话说,宋孝宗跟他老爸宋高宗不一样。对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赵眘还是建王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当完颜洪亮举兵南侵的时候宋高宗想到的就只有逃,而赵眘却主动上书,说自己愿意亲自率兵迎敌。他不信那个邪,金兵难道就真的是战无不胜?
2、赵眘即位后,励精图治。最直接的一点就是重用主战派,任命他的老师史浩为右丞相,任命抗金将领张浚为枢密使,并将江淮一带的兵权全部交予他。张浚在宋高宗时期,一直被排挤,宋高宗曾这样说,就算我亡国,也不会让张浚带兵的。赵眘重用张浚表明了他主战的决心。
3、为岳飞父子平反,追复岳飞的原官,厚礼改葬岳飞。同时,还四处寻找岳飞的后人,准备破格录用。岳飞的影响力是让金人害怕又佩服的,管岳飞叫爷爷,这样一来金人就是孙子了。没法,谁叫岳爷爷这么厉害呢?
如此一来,可见这个宋孝宗确实跟他老爸不一样。他上台后,朝廷的格局一下子明朗了——主战派掌权。于是,整个朝廷上下抗金情绪高涨。
那么,陆游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了吗?又或者他能到战场上杀敌吗?我们先看陆游在政治上有何作为。陆游曾上书要求迁都建康,并分析当前抗金的敌我形势,同时主张重用西北人才。对此,《上二府论都邑札子》和《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中有记载。此外,陆游还建议联合西夏,牵制金国的力量。可以说,陆游的这些建议都挺好的,在为抗金北伐做准备。
这样说来,陆游的政治理想实现了?事情没这么简单,陆游这个人还是太书生气了,他看不惯宋孝宗身边的亲信曾觌和龙大渊。这两个人曾是赵眘没当皇帝时的门客,也不知道这两个人使了什么招,赵眘硬是宠信他们。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话不假。赵眘当了皇帝后,曾觌和龙大渊自然也得到了提拔。按理说,这没有什么问题,但关键是这两个人就是一坨屎,成天打着皇帝的旗号为非作歹,这让朝中不少大臣很是看不顺眼,但又碍于宋孝宗的缘故,不好说什么。偏偏陆游不信邪,我管你是谁啊!就算你是老虎,我也要在虎口拔牙,何况你还不是什么老虎,只是一坨屎。只要机会来到,我就要让你好看。
还别说,机会来了,这个曾觌喜欢搞宫女,当然,他是不敢公开搞,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但有一次不小心给露陷了,当时宋孝宗举行了一个内宴,去参加的都是一些亲信的大臣,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宫女就拿出了一张手帕,请曾觌给她题字。这就奇怪了,就算要题字也应该招宋孝宗啊!干嘛找曾觌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曾觌跟这个宫女关系不简单,很有可能有一腿。曾觌不是傻子,他能当着皇上的面答应吗?所以,曾觌就拒绝了。
陆游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原来,丞相史浩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当时史浩就看出了这其中的端倪,宫女跟外臣搞成这个样子,是很容易出乱子的,生一些孩子出来这倒是小事,弄不好还可能会泄露朝廷机密。史浩碍于皇上的面子,没有当场揭穿。没过多久,史浩在一次闲聊中,把这件事就告诉了陆游。陆游一听,火冒三丈,这还了得?不好意思,我现在也不跟丞相你聊了,我有重要事情去办。
陆游找到了参政知事张焘,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了,陆游为什么不直接去面见皇上,直接参曾觌一本不就得了?其实,陆游在这件事上耍了个技巧,他知道自己的说话分量肯定不够,毕竟这个曾觌是宋孝宗的宠信,如果自己贸然去说,宋孝宗多半不信。所以,陆游就找到了参政知事张焘,希望他能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宋孝宗。《宋氏·陆游传》记载,“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什么意思呢?陆游认为曾觌和龙大渊二人居心叵测,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信,培植党羽,这种人如果不早点把他干掉,等以后翅膀长硬了,那可就麻烦了。
于是,张焘就把陆游说的这件事告诉了宋孝宗。本来宋孝宗原本打算升曾觌和龙大渊的官的,现在一听这事,脸色一变,说你是听谁说的,张焘一看皇上脸色不对,就说是陆游告诉他的。陆游这下麻烦了,宋孝宗当时就说,我最烦那些在背后嚼舌根的人了,这陆游就是一个小人。皇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就这样,陆游就被赶出了京城,为镇江府通判。这就意味着,陆游从京城到了地方,离皇帝身边就更远了。
当然,即便是如此,就说明陆游完全没机会了?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个时期还是主战派掌权,陆游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然而,陆游的运气不好,主战派在符离之战的大败让宋孝宗抗金的决心动摇了,同时,主和派充分利用主战派在符离之战的失败大做文章,这样一来,不但右丞相史浩被罢免,左丞相陈康伯也被罢免了,之后,张浚也被罢了官。三个举足轻重的主战派大人物的被罢免,意味着主战派失势了,而主和派又重更新得势了。隆兴议和后,陆游再次被罢官,这次罢官的理由有点意思,《宋氏·陆游传》记载,“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原来,在张浚还没被罢免的时候,陆游曾在镇江跟张浚一起商量,准备说服宋孝宗希望还能够再次对金出击。这个时候,主和派就感到很害怕,张浚掌管江淮一带的兵权,力量不可小视,唯有铲除张浚,议和才有希望。其实,给陆游安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因此,我认为陆游政治理想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陆游一直主张恢复中原所致。虽说宋孝宗跟他老爸不一样,但是他老爸活得久啊!宋孝宗在位27年中,他老爸就活了25年,真的可以说得上老不死了。宋孝宗上要面对他老爸的压力,下要面对主和派的挑唆,如此一来,宋孝宗就是“两面受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孝宗妥协了,他一妥协,隆兴议和就成了定局(公元1164年,南宋与金达成隆兴和议)。换句话说,陆游在朝中几乎没有能为他说话的人了。对陆游而言,可以说真的是没有希望东山再起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陆游能上战场杀敌吗?陆游也学杜甫,四处写信。在讲述这个之前,我做一点补充说明,乾道四年,即公元1168年,朝廷内部官员的任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主张抗金的陈俊卿被任命为右丞相,虞允文被任命为左丞相。其次,曾觌和龙大渊一个被赶出了京城,一个也嗝屁了。朝廷的这一变化,说明了宋孝宗又决定走主站路线了。这样一来,陆游被重新启用的可能性也有了,果然,陆游收到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一封信,希望陆游能出山相助,共赴前线杀敌。陆游看到信兴奋得不得了。在回信中他这样写道:“某敢不急装待命,碎首为期。运笔飒飒而草军书,才虽尽矣;持被刺刺而语婢子,心亦鄙之。尚力著于微劳,庶少伸于壮志。”(《谢王宣抚启》)
陆游说我一收到你的信啊!简直是迫不及待的要准备行装,等待着进军前线的命令,就算是要战死沙场我也不怕。紧接着,陆游说了一句自认为很谦虚的话,“运笔飒飒而草军书,才虽尽矣”,尽管我才疏学浅,但我的还是愿意用我的笔给你起草军书,出一些点子之类的。陆游生怕人家会误会自己真的不行,于是赶紧又补充一句,我这人啊,最讨厌那些睡在女人窝里,成天东家长西家短的生活。这哪是男人该干的事啊!我现在就是要趁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杀入战场。
就在陆游满心欢喜,热血澎湃的时候,一盆冷水很快就泼了过来。原来,朝廷不知道发了什么羊癫疯突然下了一道旨,任命陆游为“左奉议郎差通判夔州军州事”,这是一个什么官,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小的通判,陆游被任命到夔州去做通判了。夔州是个什么地方?就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这种地方就是属于那种被贬谪官员要去的地方,这跟上前线八竿子也打不着。朝廷也够损的,这不是把人当猴耍嘛!陆游去了夔州后,心里很不舒服,一年后,他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闲官的日子,决定学江西诗派的祖师爷杜甫,给人写信。
陆游给谁写信了呢?陆游想着要写信就得给大人物写,小了的看不上。于是,陆游就给左丞相虞允文写了一封名为《上虞丞相书》的信。这封信写得极其恶心,为方便叙述,我引用以下内容:
某行年四十有八,家世山阴,以贫悴逐禄于夔。其行矣,故时交友醵缗钱以遣之。峡中俸薄,其食指以百数,距受代不数月,行李萧然,固不能归。归又无所得食,一日禄不继,则无策也。儿年三十,女二十,婚嫁尚未敢言也。某而不为穷,则天下无穷人。伏惟少赐动心,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甚则使可具装以归,又望外则使可毕一二婚嫁。不赖其才,不藉其功,直以其穷可哀已。
陆游说我都是48岁的人了,就快“奔五”了。我老家远在山阴,为什么还要到夔州做官呢?没法啊!家里太穷了。不怕丞相大人您笑话!我连路费都没有,还是几个穷哥们东拼西凑才筹集到的路费,想来就寒酸啊!我原以为到了夔州情况会好点。可是,您知道吗?夔州这个地方太穷了,偏远不说,工资又低。现在任职期满了,我想回去,可路费不够啊!以前在老家还有几个穷哥们帮着想办法,如今隔那么远,我实在找不到谁可以帮我了。所以,我就想到了丞相大人您,只有您才可以帮我。我真的不是在跟你哭穷,你想想,我一天领不到工资,我就一天没饭吃。我的儿子今年也30岁了,女儿也20岁了。因为没有钱,我儿子连老婆都讨不到,女儿也嫁不出去。丞相大人,您凭良心说,我陆游这样的人都不算是穷人的话,那天底下就没穷人了。所以,我最最敬爱的丞相大人,您还是可怜可怜我,给我弄个一官半职什么的,让我多多少少拿点工资。我心不大,就是想以此有回家的路费,我的儿子能有钱讨到老婆,我女儿嫁出去的时候,有点像样的嫁妆。我给您写这封信,不是为了表功,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丞相大人啊!我真的是穷得没法了。
陆游的这封信实在是让人汗颜,这么恶心的话他居然说的出口,要知道,在宋朝文人的待遇不薄啊!也不至于穷到这地步。其实,陆游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不想在夔州做官,他想要上战场。那么,左丞相虞允文收到信后,反应如何呢?陆游的这封信恶心得很成功,在虞允文的帮助下,四川宣抚使王炎招请陆游参加宣抚使司的工作。为左承议郎、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就这样,陆游便离开了夔州,到了南郑,这是宋金交界的最前线。在绍兴和议后,在南宋的西北边境,汉中地区就成为了牵制金兵的主要战场。南郑的交通极为便利,以此为根据地可以守住金兵入川,如果向东北方向起兵,只要成功穿越秦岭,就可以收复长安。这四川宣抚使王炎真的蛮有军事头脑的,在南郑这个地方设立军事总指挥实在是最佳选择。
在去南郑的路上,陆游心情相当的激动澎湃。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平生爱山每自叹,举世但觉山可玩。皇天怜之足其愿,著在荒山更何怨……但令身健能强饭,万里只作游山看。”(《饭三折铺铺在乱山中》)陆游在路过三折铺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他说我这个人啦,没什么好的爱好,我就喜欢山,这山可比那些狗屁风景好多了,现在老天可怜我陆游,让我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就算是让我在这荒山中呆上一辈子我也愿意。看看我现在身子骨都壮实啊!起码值四个加号,我现在心情好啊!饭也吃得多了,体力也增强了不少,我还怕这什么跋山涉水,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对我来说,简直是小儿科,我就当是游山玩水一样轻松。这个时候的陆游实际上已经是48岁了,他能有如此的心态,足见其“恢复中原”的志向一直是他精神的支撑。
在王炎手下的陆游终于有机会露一手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宋兵和金兵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比如,有一次陆游就参加了发生在大散关的战斗。对此,陆游的一首名为《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里有记载,“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
陆游说他在大散关跟金兵作战的日子里,穿上军装,跨上战马,在冰天雪地里跟金兵对峙着。有时,他们接连好几天都不能生火作饭。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可能很多人都会问,陆游到底有没有跟金兵真刀真枪的干上一仗?我个人觉得应该没有。因为,这毕竟是小规模的战事,而且还是两军对峙,属于那种敌不动我也不动的情况,但陆游确确实实跟士兵们在一起,这一点是能够肯定的。
尽管陆游并没有跟金兵真刀真枪的干上一仗,如果我的这个判定是准确的话,那么陆游在另外一次与金兵的交锋中极有可能是真的干上了一仗。陆游曾巧妙的渡过渭水,到金兵的地盘上去了,去干什么去了呢?获取情报。用现在的话来说,陆游是以特工的身份到金兵的腹地去了。如此一来,在获取情报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需要陆游动手干掉金兵的情况呢?我认为应该有,这是按常理推断而得知。当然,像这样的事肯定不止发生一次。
那么,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陆游的一生没有在大的战场上跟金兵真到真枪的干过,小规模的跟金兵干上几仗是有的。
正当陆游在王炎手下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他的上司王炎被朝廷调走了。这个调走看似是升官,实际上是被朝廷剥夺了兵权。王炎被调走,陆游的命运也就发生了逆转,被调任为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这个官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小的军事参谋。陆游的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王炎花费了这么大的心血,做了这么长的准备,就等着朝廷一声令下北伐收复中原。可现在,一切的努力都白费了。
从南郑前线下来的陆游开始变得放荡起来,特别是在他被弹劾罢官后(淳熙三年三月,即公元1176年,陆游因为好酒贪杯,堕落放荡而遭政敌弹劾),他给自己取作“放翁”。对此,有诗为证,“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好放翁”。(《和范待制秋兴》)这首诗里面提到过“今年”二字,那么这个“今年”到底是那一年呢?这一年是淳熙三年的九月,即公元1176年,这时的陆游已经52岁了。陆游终于看淡了朝廷的反复无常,官与官之间明争暗斗,他的行为跟以前有了极大的不同,比如,他跟范成大的交往是“以文字交,不拘礼法”(《宋史·陆游传》)。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陆游几乎不谈国事,与上级范成大的交往也不再是下级对上级那样了,没有了那些官场上的规矩。除此之外,陆游在生活上也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陆游经常去一些青楼妓院之类的地方,饮酒作乐,翻云覆雨之事在所难免。
嘉定和议后,此时的陆游已经84岁了。这一年为嘉定元年,即公元1208年,陆游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示儿》成为他临终前的绝笔,“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关于陆游的死,可能存在着一些争议。个人认为应该是忧愤交加而死,特别是陆游与唐婉在沈园再次相逢后,陆游的心情波动很大。后来,唐婉的死去让陆游极度的悲伤,再加上陆游晚年还被政敌诬陷弹劾,说他“好酒贪杯,堕落放荡”,眼看年事已高,朝廷收复中原无望,陆游在这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下,生命之烛燃烧到了尽头。
现在,我们来看陆游的一生,他经历了四个皇帝,分别是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其中,有三个皇帝让陆游特别的郁闷,宋孝宗时期应该是陆游比较辉煌的时期,但不管怎么说,陆游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他收复中原的政治理想,可谓是“北梦难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