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轮的风波,总算是完美解决了,孙承宗成为了内阁首辅,刘宗周进入了内阁,唐世济也是熟悉的,苏天成感觉到,自己的运气真的是来了。
时光进入了七月,秋收的季节马上就要到了,陕西各地的情况都不错,虽然说也有地方遭遇了旱灾,但官府发动了众人的力量,打井找水,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陕西裁撤卫所军队之后,空余出来了不少的劳动力,那些进入到巡检司的军士,也是可以参加生产的,陕西经历多年战乱,缺乏人口的情况,得到了一定幅度的缓解。
甘薯和玉蜀黍的推广种植,也取得巨大的成效。
特别是甘薯,产量远远高于小麦和玉蜀黍,成为了不少农户的首选,农户对甘薯不是太陌生,邻近的山西,很多的农户都种植这个东西,可以饱肚子的,只不过陕西一直都没有流传开来,大概是因为长时间处于战乱之中,没有多少人考虑到农业生产的。
甘薯的巨大作用,跟随苏天成的苏平阳、渠清泽等人,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朱审烜和朱由菘,也知道这个东西,唯有陕西的一些官吏,不是很了解,各地知府中间,也就是陈于泰不是很熟悉甘薯,但也是按照巡抚衙门的要求,在本地大力推广了甘薯的种植。
眼看着收获的季节到了,苏天成知道,只要陕西的甘薯能够大获丰收,完全可以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了。而且还有不少的粮食能够交易,互市可以取得更多的收益。
牛二等人。还发明了一种栽培的方法,就是在田地里插种玉蜀黍,相当于几百年之后的重岔栽培,也叫做套种栽培,高杆作物和地面长出来的作用,混合栽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粮食产量,这种办法。在河南府已经取得成功,从目前的情况看,在陕西也能够获得成功了。
套种栽培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二十世纪初,因为苏天成的穿越,崇祯年间,就出现了套种栽培。要知道,这种栽培的办法,一旦能够大规模的推开,提升了粮食产量,在粮食亩产低的可怜的明朝,可以救活无数的老百姓。
七月中旬。收获季节到来了。
省、府、州、县衙门的所有官吏,几乎都深入到田间地头去了,一方面指导和督促农民搞好收割,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善官民之间的关系。
七月是流火的季节,整个的陕西境内。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辛苦了几个月。眼看着就要丰收了,谁都是高兴的。
好多年过去了,陕西的农民,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因为好些年的灾荒,陕西出现了不少的流寇,也有好多的人活活饿死了,粮食奇缺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饿怕了的农民,对于田地里面长出来的粮食,有着一种近乎膜拜的心理。
农民确实是淳朴的,去年冬小麦获得了收成,好多的人家,勉强能够过ri子了,虽然说吃不饱,但不至于饿死人了,也不至于出门去做流民了,这一次,小麦、玉蜀黍和甘薯,都获得了丰收,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绝大部分的农民,都能够吃饱肚子了。
这一切,与官府有着莫大的关系,若不是官府稳定了陕西的局面,鼓励农民种植土地,还拿出来了种子,绝不会有眼前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需要诸多的教诲,各村的里长和甲首,自然有了权威,农民有什么事情,找到他们评理,也听从他们的安排,里长和甲首,服从官府的安排,这样一级一级的落实下来,陕西各地,渐渐恢复了多年前的情景,老百姓开始崇敬官府,排斥流寇。
苏天成亲自到咸阳城郊,参加秋收。
虽然气候炎热,不过苏天成还是亲自下地了,搬包谷看似简单其实很不舒服,酷热的天气之下,还要穿着厚厚的衣服,若是想着凉快,赤膊上阵,玉米叶子会令你的身上伤痕累累。
满头大汗的苏天成,不以为意。
他这样做,带有作秀的xing质,但更加主要的是带头,是传递给各级官吏一个信号,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就要体验到老百姓的辛苦,就要有深切的感受,这样才能够在署理政务的时候,真正的想到老百姓。
不过苏天成下地,引发的安全保卫措施,还是太严格了一些。
尽管说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流寇都逃到了四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